ZKX's LAB

高中政治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怎么理解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化

2020-10-07知识7

平均化和均等化有什么区别? 平均化和均等化的区别是:1、平均化属于一刀切,也就是对于全体不区别个体。均等化允许个体与个体之间有差距,但在执行中缩小它的差距。2、均等化并不等于绝对平均化,并不是强调所有公民都享有完全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而是在承认地区、城乡、人群存在差别的前提下,保障所有公民都享有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多是机会均等、制度共享的概念,而不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扩展资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1、供给不均:包括制度供给不均、财政供给不均、人员、设备和设施供给不均。长期以来的“重城轻农”现象继续存在,有些地区因为贫富差距的拉大而更加严重。地方财政辖区内分配不均以及中央与地方对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分担比例失衡。在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方面,城市配备了更多优秀人才、配置了更优质的设备,服务质量都比农村的高。2、享受不均: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本质上反映了基本公共服务在数量或质量上不均。参考资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怎样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人们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

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法:第一,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坚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基本理念,始终坚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路径。通过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连续大幅度提高,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第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要求政府将维护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意味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

#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服务#公共服务设施#时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