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蒙古国抗日电影诺门罕战役 二战时候为什么日本不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呢?

2020-10-08知识3

抗日时期现海拉尔发生过什么战役 抗日时期现海拉尔地2113区进行的诺门坎战役5261,是二战时期,日本军4102队和1653苏联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日本称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称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诺门罕事件;此后至9月16日停火为止,称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诺门罕事件。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大败结束。日、苏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1]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

蒙古国抗日电影诺门罕战役 二战时候为什么日本不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呢?

二战中有哪些沙雕历史? 就是那种搞笑、无厘头、神仙剧情。列太太的最后一个战果是陆军马鹿 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布干维尔岛战役中,登陆的美军原本是要将驻扎在这里的日军清除干净。。

蒙古国抗日电影诺门罕战役 二战时候为什么日本不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呢?

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如何破解日军的“猪突冲锋”? 日本人又不是真傻逼,不适合猪突的时候猪突干啥?花生米那么好吃啊?日军猪突看情况,他们本身就擅长拼刺,可以说二战中玩拼刺最六的就是他们,个子矮在拼刺时还是个优势来着。所以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他们特别喜欢把对手拖入白刃战,比如说诺门罕苏联的火炮和坦克这类重武器数量占了绝对优势那么正面刚的话火力就吃亏了,所以如果能把苏军拖进白刃战,那么对手的重火力优势是不是没法发挥了,机枪和火炮总不能往自己人身上招呼吧。但发动白刃战也不可能是隔着几百米一波无脑冲,这样对面的苏军估计能笑开花。都是先一波弹幕掩护,然后打上一堆烟雾弹,借着掩护抵近后看准时机杀入敌阵,这才是猪突的实际玩法,而不是无脑送。诺门罕战争苏联的胜利压根不是什么破解猪突之类的,而是用最直接的绝对兵力和装备优势碾压。毕竟当时日本也看到苏联大清洗之后军队的疲态,而且北进和南下派系正在琢磨不定。苏联人当然知道日本人正在跃跃欲试,按照常理来说,诺门罕这个没啥价值的地方完全可以先撤一撤,诱日本人深入之后,拖长他们的补给线,然后在广阔的西伯利亚玩死他们。但苏联之前在张鼓峰事件中已经吃过亏了,深知如果不在诺门罕用绝对优势兵力扇日本人一个大嘴巴子,谁知道接。

蒙古国抗日电影诺门罕战役 二战时候为什么日本不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呢?

苏制转盘机枪是一种什么武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克辛机枪是此次战争的主要武器之一,但由于其重量之重,机动性能较差,最终被轻机枪所取代。而苏制转盘机枪便是轻机枪的一种,别名DP28机枪,于1928年在苏联军队中正式投入使用,此后陆续被应用在各个国家,博得了一个好名声。其使用的时间大致在1928年-1960年这三十二年的时间。苏制转盘机枪拥有很好的防风防沙防泥巴的能力,即使是在沙子和泥土中,也可以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持续地发射子弹。47发子弹使得该机枪拥有很好的连续发射力,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一直发射,凶猛的火力,爆射的火花,较大的储备子弹空间,给予敌人防不胜防的威力,深受苏联军人的喜爱。但苏式转盘机枪也有缺点,它是一个两脚架的物体,并不能承受太多的重量,否则便容易损坏。唯一的装填方式便是在顶部装填47发子弹,相对于其他的机枪来说较小,对于方式作战所需要的全自动火力压制比较麻烦,作战前需要副手提前装填子弹,要知道若是在作战过程中子弹用完,这不仅会造成机枪主人的临时混乱,而且很有可能对此次战争造成不利影响。苏制转盘机枪来华也较早,可以说苏制转盘机枪第一次投入大规模使用就是在中国。由于机枪的顶部为一个类似于留声机的唱片,也可以说是人们盛。

如何看待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有关731部队的纪录片《731部队的真相:精英医学研究者与人体实验》? 相似问题:如何评价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专题节目《731部队的真实》?

二战时期日本与苏联打过哪些战役

二战时候为什么日本不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呢? 因为相比于同德国一起夹攻苏联,在1941年日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威胁,那就是西方国家(英美为主)对日本的贸易禁运,尤其是石油的禁运!到1941年4月到9月,日本的存油已经消耗了其总量的四分之一,日本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存”做出决断,而掐着日本脖子的是美国而不是苏联,所以日本必然要同美国做出决断。要么彻底放弃征服的野心,撤出中国和其他殖民地,使得美国解除贸易的中断,而对于军人掌权的日本,不战而降的屈辱不论如何不会接受。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夺取石油并与西方国家(尤其美国)开战,继续维持其所谓的“帝国生存”,所以此时的日本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苏联的远东地区了,全部转向了帝国的长期“生存”问题上。而在中国战场已经被牵制了22个师,而南洋大量的岛屿和漫长的海岸线都需要日本投入数量巨大的陆军,所以无论如何不会分出强大兵力于远东方向了。所以在1941先4月日本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使得日本可以放心抽调兵力用于南进作战。即使如此日本处于对苏联的戒心仍旧在中国东北保留了13个师的兵力。而到了太平洋战场的中后期,由于部队的巨大损耗,这些在远东地区和中国内地的陆军也被大量抽调去增援太平洋战事。假使日本还分兵进攻苏联,展开两线作战,。

二战时候为什么日本不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种说法指出,是日本在诺门坎战役中被打怕了,实则不完全是。准确说来,日本通过诺门罕战役,看出了日、苏两国之间的工业水平与综合国力的差距,因此才完全放弃了继续“北上”的念头。而要看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回到诺门坎战役中,看看两军之间的较量到底是怎样的。在这里,我先为大家解释一下何为“北上”:所谓“北上”,是日本帝国在1938年之后制定的扩张性计划之一,它与“南下”一同被提了出来,分别旨在夺取苏联、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资源,以缓解日本帝国本身受制于中国战场的“困境”,并企图靠侵夺之后的资源继续进行侵略扩张。不过,在当时日本最高层的讨论中,“北上”与“南下”到底实行哪个一直没有被敲定,直到1939年,哈拉哈河岸边的一声枪响把“北上”计划率先推上了历史的舞台。1939年5月,日军驻伪满洲国的边境守备第23师团得到情报:苏军和外蒙军队在哈拉哈河对岸集结。此前早已妄图拿下外蒙古至贝加尔湖一带的日军,便想以此为契机燃起战端,同时想先于苏军下手,占得先机。于是这便有了后来的诺门坎战役。此次战役,日军实际上只投入了一个师团(第23师团)的正规战力外加几个联队,而且该师团还不是甲种师团。再加上挑起战役的第。

日俄诺门罕战役,双方兵力到底伤亡怎样? 诺门罕战役,又叫哈拉哈河战役,是1939年苏联与日本打着“蒙古国”和“满洲国”的旗号在诺门罕地区,就着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展开的一次军事交手,看似领土争端,实为国家间的较量。战役以日军大败,苏联惨胜告终。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双方的兵力伤亡。由于各方提供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所以不能就双方兵力伤亡情况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结果。但我们任然可以在大致的数据中看出双方的伤亡对比。苏军方面,共有约9700人死亡或失踪,约16000人伤病,约250辆坦克和200架战机损毁(苏联方面资料)。日军方面,约8700人失踪或死亡,约8600人伤病,约30辆坦克和180架战机损毁(日本方面资料)。从数据上来看,苏军的伤亡人数和装备损毁数是大于日军的。那么是否说明日军的战力更优呢?并不见得。不能单纯地从双方伤亡情况来判定军队战力。从诺门坎战役的交战过程和战争结果上来看,苏军的战力是要碾压日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占据绝对优势。诺门坎战役,苏联前后共投入近十万人,约500辆坦克,380辆装甲车和各式作战飞机500余架,弹药投入超30000吨。日军再投入方面,参战人数总计约70000人,除却战争末期加入的四万多人,真正在诺门。

关于百度百科上诺门坎战役部分是否正确? 以下摘自维基诺门罕战役哈拉哈河战役日期:1939年5月11日-1939年8月27日地点:哈拉哈河,满蒙边境…

#历史#机枪#历史战役#日军#军事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