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和解少阳 治疗伤寒少阳 如何理解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020-10-08知识5

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提到的柴胡是北柴胡还是南柴胡?依据是什么? 我个人的意见应该是北柴胡,南柴胡都有,也就是说这两种柴胡都行。但是在当时,主要用的是北柴胡。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从药性方面看。柴胡按性状不同,分别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其实两者差别不大,主要就是产地不同,北柴胡产与山东、东北等地,南柴胡产于江苏四川等地,药性并没有很大差别。北柴胡又名硬柴胡、津柴胡,也叫竹叶柴胡、柴胡。北柴胡具有清热解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等。南柴胡,也叫狭叶柴胡、红柴胡。有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瘀之功效。两者均为伞形科植物,以根入药,市面上常用的多为北柴胡,其功用主要是退热、疏肝解郁、升阳气等。小柴胡汤,为和解剂,它里面的成分为,柴胡(大量),半夏,人参,甘草,黄芩,姜枣为引。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

如何理解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小柴胡汤既是治疗伤寒少阳病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来治疗伤寒少阳证。《伤寒论》中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根据《伤寒论》中整句话的意思,我认为“但见一证便是”是在病人患的是伤寒中风之证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的。也就是说,在治疗伤寒中风之证时,病人只要出现“柴胡证”,即以上辨证要点的前四个主证中的一两个,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而不必待其所有证候都弄清楚才去治疗。如果不在“伤寒中风”这个前提下,仅仅靠四个主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来辨证,然后就用小柴胡汤,有点过于草率。因为这四个主证不是伤寒少阳证所特有的,如“寒热往来”不仅可见于伤寒中风之证,亦可见于热入营血证、状如温疟的黄龙汤证和虚劳等。所以“但见一证便是”一定要有“伤寒中风”这个前提。

蒿芩清胆汤也治疗“少阳证”,和解少阳为何不采用小柴胡汤的核心配伍“柴胡配黄芩”,而用青蒿代替柴胡? 治的病不一样。蒿芩清胆竹茹珍,枳壳用生合二陈,方内更加碧玉散,既清相火化痰凝。【秀按】足少阳胆与手…

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何经病证而设A.足少阳胆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足太阳膀胱 正确答案:A

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何经病证而设()。 A.厥阴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阳明经 参考答案:C

中医所说的“少阳病″。少阳指的是什么? 中医所说的“少阳病”,是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方法。把外感热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病证,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病势趋向和六类病证间的传变关系。以指导临床的立法和处方。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故也是脏腑十二经的病变。故此,六经辨证对其他病证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少阳即是三阳中,阳气少的部分,在胆和三焦,由于少阳居太阳和阳明之间,病邪旣不在太阳之表,也未达阳明之里,故称半表半里证。少阳病一般指少阳胆经而言,可自太阳病传入,或由病邪内侵结于胆腑所致。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治法:和解少阳。方例: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名方,除和解少阳外,还可加减以调和肝脾,如逍遥散(丸)。前人喻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在临床上广泛加减应用。在屠呦呦团队发明青蒿素治疗疟疾之前,还用小柴胡汤加酒炒常山,草果以治疟疾。以上回答,供参考之。

#张仲景#柴胡#金匮要略#少阳病#伤寒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