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辐射传输模式计算透过率 大气辐射学的词条释义

2020-10-08知识11

大气校正 遥感器接收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所形成的遥感原始图像与目标相比是失真的,这是因为在太阳-大气-目标-大气-遥感器的光线传播路径中,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接收的信号不能准确的反映地表物理特征。这些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内容物的影响大气主要由大气分子和气溶胶组成,这两者的影响行为是不相同的。大气分子瑞利散射、气溶胶的Mie散射;大气分子与气溶胶的吸收及两者的耦合作用。一方面,大气的吸收导致消光,减少了辐射量,降低了图像对比度,使图像变得暗淡;另一方面,大气散射导致的程辐射,增加了辐射量。(2)表面因素的贡献在一般的应用中,为了简化计算,假定地表为朗伯体,反射与方向无关。事实上任何表面在物理特性与物质结构上都不是理想朗伯体,因此认为地面是朗伯体会带来误差,而当地表方向反射特性突出时,假设地面是朗伯体的大气纠正方法精度受到限制。另一个因素是由于大气散射的存在,邻近像元的反射光也会进入目标视场从而影响辐射量,即交叉辐射。(3)地形因素的影响目标高度与坡向会对辐射造成影响。(4)太阳辐射光谱的影响太阳本身是一个黑体,其光谱辐射按照普朗克定律有一定的形状,这个因素在反射率反演中需要予以。

辐射传输模式计算透过率 大气辐射学的词条释义

大气辐射学的词条释义 ①地-气系统辐射传输的基本物理过程和规律,包括太阳辐射(97%的能量在0.3~3微米波段内,辐射最强的波长在0.5微米附近),地-气系统辐射(绝大部分能量在4~80微米波段内,辐射最强波长在10微米附近),以及不同地表状态、云、气溶胶、水汽、臭氧、二氧化碳等对辐射传输的影响(见反射率、大气吸收光谱、大气散射、大气臭氧层、温室效应)。从非发光体表面反射的辐射与入射到该表面的总辐射之比,它是表征物体表面反射能力的物理量。绝对黑体的反射率为0,纯白物体的反射率为1,实际物体的反射率介于0与1之间,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地-气系统的反射率,它包括地面、云和各种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及其总和。这些反射率决定着地-气系统吸收太阳辐射的百分数。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根据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整个地-气系统的反射率约为30%,即约有30%的太阳辐射能被反射回太空,其中三分之二是云反射的,其余部分则被地面反射和被各种大气成分所散射(见大气环流的能量平衡和转换)。云的反射率同云型和云层厚度有关,约在20~70%之间。陆面、土壤的性质和植被类型不同,也能使反射率改变,但这些差异一般不超过10~20%。而冰和雪的覆盖状况能引起反射率。

辐射传输模式计算透过率 大气辐射学的词条释义

地面辐射越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大气逆辐射越多? 地面辐射越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大气逆辐射越多。地面的辐射是长波辐射,除部分透过大气奔向宇宙外,大部分被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其中水汽对长波辐射的吸收。

辐射传输模式计算透过率 大气辐射学的词条释义

大气辐射传输理论 3.2.1 可见光及红外光谱(0.4~2.5μm)空中遥感器入瞳处光谱辐亮度是大气外太阳光谱辐照度、大气及其与地面相互作用的总贡献。在辐射传输过程中,到达地面的总辐射能量主要是太阳直射辐照和天空漫射辐照之和。在太阳入射辐射中,有一部分能量在未到达地面之前就被大气散射吸收了,其中有一部分散射能量进入了遥感器视场,这一部分能量称之为程辐射,其不含有任何目标信息;另外,入射到环境表面的辐射被其反射后有一部分经过大气散射后而进入遥感器视场,另一部分又被大气反射到目标表面,再被目标表面反射和大气透过进入遥感器视场。如果可忽略大气的折射、湍流和偏振作用,并假设天空是均朗伯散射,而且假定地表面为均质平坦的朗伯体,则电磁波辐射与地球大气作用理论可以被简化。遥感器接收到的表观辐亮度是地面辐亮度、大气透过率和由于大气散射造成的向上大气光谱辐亮度的函数:高光谱遥感技术原理及矿产与能源勘查应用式中:Esλ为地表直接辐照度;Edsλ为向下辐照度;Ebsλ为背景散射辐照度;Lusλ为向上的辐亮度;r(λ)为波长函数;T(λ)为透过率;Lsλ为传感器接受的辐亮度。3.2.2 热红外波段(8~14μm)对于热红外遥感,遥感器入瞳处辐射度主要。

反射率的计算方法 当光束接近正入射(入射角θ约等于0)时,反射率计算公式是:R=(n1-n2)^2/(n1+n2)^2其中n1,n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真实折射率(即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折射率是指光线进入不同介质时角度发生改变的现象,用sinθ1/sinθ2来表征。θ1,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即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通常来说,光线在临界面上的反射率仅与介质的物理性能,光线的波长,以及入射角相关。在介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光线连续穿过两种不同折射率的玻璃时),由于在不同界面的反射光线产生干涉效应,其反射率还与介质厚度有关。从而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特定厚度和特定折射率的涂层,来得到对特定波长光波有较大反射率或透过率的涂层。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实例是眼镜,为了保护眼睛增加蓝紫光线的反射率降低其透射率,而在眼镜表面加涂一增加蓝紫光反射率的涂层。反射率最大值的厚度(2z+1)*λ/4=d*√(n^2-sinα^2)反射率最小值的厚度 z*λ/2=d*√(n^2-sinα^2)其中z是序列数,λ是波长,d是厚度,n是折率,α是入射角

紫外灯辐射杀菌强度值低于多少时需要更换国家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2113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5261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规定,4102紫外灯辐射杀菌强度值低于165370μW/cm2时需要更换。《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规定:C.6.2.1 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220V、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强度(使用中的强度)应不低于70μW/cm2。C.6.2.2 应定期监测消毒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当辐照强度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C.6.2.3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μW/cm2的时间(功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 的70%(功率)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紫外线灯生产单位应提供实际使用寿命。扩展资料:紫外灯利用紫外线进行光照杀菌,其强度应不低于70μW/c m2。适宜的灭菌温度为15℃-40~C,相对湿度为50%~60%。但是其作用范围仅限于物体的浅表面,只能在紫外线光'照辐射到的地方及空间才有作用。并且,紫外线光线对人的眼晴与皮肤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医院进行空气灭菌时,一般采用紫外线灭菌灯,其点燃原理与普通照明用目光灯相仿。有灭菌效果较强、使用方便、简单、可移动、成本低、易普及等优点。其发光原理是在经真空处理的石英玻璃管中充入水银蒸汽,灯管。

求教,大气辐射传输方程是怎么来的? 卫星传感器接收到的热红外辐射亮度值Lλ由三部分组成:大气向上辐射亮度L↑,地面的真实辐射亮度经过大气层之后到达卫星传感器的能量;大气向下辐射到达地面后反射的能量。Lλ=τ+L↑(1.1)式中,ε为地表比辐射率,TS为地表真实温度(K),B(TS)为黑体热辐射亮度,τ为大气在热红外波段的透过率。这个式子中(1-ε)L↓是代表大气向下辐射

具体的热辐射计算公式 Q=Qr+Qa+Qd 1=Qr/Q+Qa/Q+Qd/Q=r+a+d r—反射率;a—吸收率;d—透过率.当吸收率 a=1 时,表明物体能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热射线全部吸收,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当反射率.

什么是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学是研究辐射能在地球大气内的传输和转换过程的学科,属大气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能源辐射过程,是地-气系统中能量交换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温室大棚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却能阻挡地面长波辐射散失 1.温室大棚的覆盖材料一般是透明塑料薄膜或者玻璃.2.对光而言,频率越高 波长越短 波(包括声音、电磁波、光)穿透能力 越强频率越低 波长越长波,穿透能力;越弱而阳光由长波家短波玻璃阻挡了长波只剩短波,而且玻璃反射长波能力比短波强;3.因此,太阳光中的短波能够穿透温室覆盖层,光波在温室内转化成了波长更长的红外线灯,有被温室覆盖层反射回来,这就是了温室大棚的保温效应.地球的温室效应原理也是如此.

#紫外线灯#遥感#太阳辐射#反射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