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 泥质微晶灰岩

2020-10-08知识8

沉积体系特征 3.2.2.1台地潮坪(相)潮坪相在空间上一般沿古陆边缘分布,且随古陆边缘地貌条件而宽窄不一。在太康地区中奥陶世下马家沟期广为发育,根据其沉积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潮上、潮间及潮下坪(图3.2)。图3.2 碳酸盐岩潮坪沉积特征(太参3井下马家沟组(1)潮上坪潮上坪亚相包括云坪、膏云坪、泥云坪、砂云坪和泥坪。常发育水平纹层,岩石层面上常见多角形干裂、“鸟眼”构造、膏岩铸模,有时见石膏夹层,生物化石稀少。当有大量的陆源物质混入时,可形成泥云坪、砂云坪和泥坪。主要发育在河南地区早奥陶世冶里组、亮甲山组沉积期以及中奥陶世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峰峰组各个沉积旋回的早期。(2)潮间坪潮间坪亚相位于平均高潮面和低潮面之间,可进一步划分为灰云坪、云灰坪、泥灰坪等微相。岩石类型为泥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燧石团块白云岩及条带状白云岩。发育波状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可见不规则的细条纹,反映潮间带水位变化频繁的特点。白云岩结晶较粗时,原始纹理和层理遭破坏而呈厚层状或团块状。生物遗迹主要为垂直或近于垂直的钻孔及少量简单虫管。潮间坪主要发育于本区早奥陶世以及中奥陶世下、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各沉积期的初期。(3。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 泥质微晶灰岩

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带晚白垩世地层格架 相对来说,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带的地层系统则较为复杂。此带白垩系以岗巴地区的宗山剖面及定日地区的贡扎剖面为代表(图2-7)。南带晚白垩世正常浅海陆棚相沉积沿喜马拉雅山北缘呈近东西狭长状展布逾400 km,南北宽约30~50 km。过去,对该带晚白垩世地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岗巴地区,其地层系统的建立也是在这一地区。岗巴地区宗山剖面历来被看做是此带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剖面。早在1903~1904年间,海登就在本地区做过地质调查工作;1966~1968年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在本区又做了大量的比较详细的地层方面的研究工作;随后,又有众多科研单位在本区进行过大量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本文中所研究的宗山剖面就是原地质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大队十一分队1981年实测,后又经1993年及1998年两次补测的一个比较经典的白垩系剖面。定日地区贡扎剖面的研究程度与宗山剖面相比要低得多,郝诒纯、万晓樵(1985)、Willems(1993)及Willems et al.(1995)曾对其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我们于1997年、1998年及1999年与成都理工学院沉积所对该剖面共同进行了重新实测,得出了与宗山剖面可进行对比的地层系统。图2-5 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白垩纪海相地层对比图新近,万晓樵。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 泥质微晶灰岩

华南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中牙形石序列及其演化谱系 丁梅华 赖旭龙 张克信(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4)摘要 基于全球二叠系-三叠系候选界线层型和点(GSSP)—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牙形石材料,本文主要讨论了牙形石序列及Clarkina和Hindeodus-Isarcicella谱系的演化。建立了3个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的牙形石带,从下往上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Hindeodus parvus带和Isarcicella isarcica带。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动物群,即:Clarkina changxingensis-C.deflecta-C.subcarinata动物群、Hindeodus latidentatus-Clarkina meishanensis动物群和Hindeodus typicalis动物群。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牙形石序列的建立对于完善牙形石分带和全球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在煤山剖面上精确确定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建立于煤山D剖面上的Clarkina演化系列仅出现在上二叠统,它代表了欧亚型Clarkina系列的后裔。该演化系列主要由Clarkina orientalis(Barskov and Koroleva)、C.subcarinata(Sweet)、C.wangi(Zhang)、C.changxingensis(Wang and Wang)、C.carinata(Clark)、C.dicerocarinata(Wang and Wang)等组成。Clarkina orientalis是C。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 泥质微晶灰岩

#地质#地层划分#国家地质公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