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藻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  地层及剖面位置

2020-10-09知识9

主要实测剖面 本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总厚度近1000m。我们在焦作东北部疙老峪、东仓和葡萄峪分别测制了中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3条剖面,并在北部陵川、晋城一带测制了寒武-奥陶系辅助剖面4条(图9)。现选择焦作地区的3条剖面作一简单描述。一、葡萄峪中奥陶统实测剖面(Jy-Ⅲ)本剖面位于焦作市东北约18km、葡萄峪附近。剖面分两段测制,下段在沟东(前葡萄峪),上段在沟西(后葡萄峪)。地层倾向南东,倾角10°~15°。出露地层自上而下为:上覆地层 中石炭统 本溪组平行不整合—中奥陶统 上马家沟组53.62m19 薄层残余泥晶灰质云岩夹灰黄色团块状泥质白云岩,地貌上形成缓坡 10.08m18 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 3.73m17 薄层泥质白云岩和中厚层泥晶云质灰岩,地貌上形成缓坡 10.26m16 灰黑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 12.94m15 灰色薄层微晶白云岩夹泥晶灰岩,地貌上形成缓坡 16.61m104.11m14 灰黑色豹皮状中厚层残余泥晶生物砂屑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 7.57m13 灰黑色中厚层状粒屑泥晶灰岩夹残余泥晶灰质云岩 12.57m12 豹皮状中厚层泥晶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 22.7611 灰黑色中厚层状生物泥晶灰岩夹豹皮状灰质白云岩,含较多头足类、腹足类等。

藻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  地层及剖面位置

事件地层 区内岩层中记录的地质事件,能识别确认的为风暴事件。风暴事件主要发生于芙蓉世崮山期、长山期及凤山期,所形成的风暴层对应于崮山组和炒米店组。(一)岩石类型及特点区内风暴沉积为竹叶状砾屑灰岩,根据砾屑特征、岩石特征及与上下层的接触关系分为原地型、半原地型和远源型三种。1.原地型风暴砾屑灰岩其突出特征是砾屑扁平,棱角明显,成分单一,与下伏岩性成分一致。根据砾屑是否位移及与下伏层面的关系,可分为竹叶状砾屑和准竹叶状砾屑。竹叶状砾屑灰岩见于炒米店组中下部,多数位于厚层藻灰岩之上,底面冲刷截切藻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岩层厚0.5~1.0m之间。砾屑呈扁平状、次棱角状,一般宽0.5~2.0cm,长5~15cm,呈放射状、菊花状或倒小字形排列,成分单一,同泥质条带灰岩(图1-2-12)。图1-2-12 风暴岩示意图准竹叶状砾屑灰岩发育于炒米店组,其上下岩层一般为条带状灰岩,或上部过渡为竹叶状砾屑灰岩。砾屑呈长条状,棱角分明,长3~10cm,个别达数十厘米甚至1m多,与上下层面平行或小角度斜交。2.远源型风暴砾屑灰岩区内极为发育,分布于崮山组和炒米店组,岩石为基质支撑,基质成分复杂,上下岩层常为泥质条纹条带灰岩或云斑灰岩,上下界面平直。砾屑呈次圆状,一般长2~6cm,小者。

藻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  地层及剖面位置

(二)沉积环境及沉积相 华北地区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由于中条、吕梁等陆岛的存在,导致吕梁山以东广大地区成为古陆边缘沉积区和相关相带的空间展布;吕梁山以西,因毗连秦岭和祁连海槽,故以台地边缘和盆地沉积区为主。下古生界沉积相的划分及沉积特征见图1-3-2。1.古陆边缘沉积区古陆边缘沉积区和碳酸盐台地沉积区是本区沉积类型的基本特征,前者根据其沉积岩的岩石类型、层理及结构、构造特点,生物组合及其他标志,可分成潮坪相和近岸浅滩相;后者又可分为局限海、台地浅滩和开阔海等微相。古陆边缘沉积区主要指沿古陆、古岛边缘分布的潮汐作用带。此带具有海水极浅,有时暴露,蒸发作用强,盐度高不宜于生物繁衍,间歇性水流能量弱,并常接受来自古陆剥蚀区的陆源砂、泥物质以及席状藻普遍发育等特点。常形成泥、粉晶白云岩,叠层藻白云岩,膏质白云岩,泥质或云质条带泥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等,并常夹有粉砂岩、页岩。多具薄层、页状或微细纹层构造,石灰岩中不溶组分偏多。岩石颜色普遍具强氧化或氧化色,其中的颗粒(如砾屑)常有氧化边。有时伴有异地生物屑和砂屑、球粒等。化石少,组合单一,在潮汐流作用下,扁平砾石和生物屑多呈定向或叠瓦状、扇状、菊花状或涡流状排列。干裂。

藻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  地层及剖面位置

(一)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华北地区下古2113生界岩石类型种类多,有碳酸5261盐岩、碎屑岩、蒸发岩及4102硅质岩,其中以碳酸1653盐岩为主,其次为碎屑岩。现将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环境分述如下:1.泥晶灰岩各类泥晶灰岩在华北地区下古生界中分布广泛,自寒武系辛集组至奥陶系峰峰组均有产出。该类岩石主要包括含颗粒泥晶灰岩、含泥泥晶灰岩、泥质泥晶灰岩、条带状灰岩、豹皮状泥晶灰岩、云斑泥晶灰岩及狭义的泥晶灰岩等。岩石主要由的泥级碳酸盐矿物组成,可含有少量的生屑、鲕粒、砂泥及陆源泥、粉砂等。其颜色、结构、构造与混入物质有关,如颜色可呈灰色-深灰色,当混入较多泥质时呈黄灰色,一般为薄层或中厚层状,水平至水平波状层理发育。当泥晶灰岩中混入的泥质聚集成斑块状、条带状分布时,泥质和云质混杂形成云斑泥晶灰岩和泥质条带泥晶云灰岩,此种岩石在华北地区上寒武统中尤为常见。本类岩石形成于静水至弱动荡水的低能环境中,如泻湖、局限海、开阔海及潮坪的低能环境中均可形成,在具体分析其沉积环境时应根据各种相标志综合判断。2.颗粒灰岩华北地区各类颗粒灰岩较为发育,尤其在寒武系中为主要岩石类型,如张夏组及上寒武统中含量很高,在奥陶系中也有一定量的分布。华北。

地层层序及特征 地层是地球2113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5261成层岩石的总称。主要4102由外动力地质作用中的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是1653构成地球外壳(地壳)的基本单位之一。本区地层分区属华北—东北南部区、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地层特征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古近系—新近系外,就华北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图2-1)。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新元古界的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的第四系。地层顺序及其接触关系如图2-1、表2-1所示。一、新元古界(Pt3)青白口系(Qb)1.长龙山组(Qbc)该组是本区最老的沉积地层,以沉积不整合覆于新太古界绥中花岗岩之上,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至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本组由两套砂岩—页岩韵律构成。下韵律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向上过渡为紫色、黄绿色杂色页岩。上韵律底部砂岩稳定成分增加,顶部出现蛋青色泥灰岩。砂岩中多见斜层理、交错层理、波痕及海绿石矿物,属典型滨浅海相沉积。2.景儿峪。

岩石地层 (一)长清群长清群处于寒武系下部,属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在辖域内依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3616233岩性组合共划分为朱砂洞组和馒头组。1.朱砂洞组朱砂洞组岩性组合在本区内出露比较齐全,由下向上依次为白云岩段、下灰岩段、余粮村页岩段及上灰岩段,总面积10.2km2。由于受断层带的影响,朱砂洞组分布比较分散,大致分布在昌乐县东大山、茁山子、石旺庄及潍城区黑山四个地区,部分以断块形式零星分布。朱砂洞组自下而上发育5种基本层序,白云岩段:①黄灰—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黄灰色中层白云岩向上变细的基本层序;②浅灰色厚层砾屑、生屑灰质白云岩—黄灰色厚层云斑状含灰质白云岩的韵律型基本层序。下灰岩段:③黄灰色厚层白云岩—浅灰条带状中薄层细晶灰岩向上变薄的基本层序。页岩段:④为暗紫红色粉砂岩—紫红色页岩的向上变细的基本层序。上灰岩段:⑤为浅灰色疙瘩状中薄层含生屑细晶灰岩—深灰色厚层含生屑亮晶灰岩组成的由薄到厚的基本层序。主要分布在坊子区幅东南角马司—石旺庄、南枣林—兴隆山一带及北岩镇幅黑山一带。朱砂洞组在辖域分为4个段,白云岩段主要岩性为黄色、浅灰色中厚层云斑灰质白云岩夹角砾白云岩、鲕粒状灰质白云岩。

#地层划分#白云岩#砂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