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弃置费的折现值怎么计算 新税法与新准则在固定资产处理上有什么不同呢

2020-10-09知识7

固定资产入账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等义务。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

弃置费的折现值怎么计算 新税法与新准则在固定资产处理上有什么不同呢

固定资产新旧准则的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 变化一:固定资产确认的变化旧准则: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固定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弃置费的折现值怎么计算 新税法与新准则在固定资产处理上有什么不同呢

新税法与新准则在固定资产处理上有什么不同呢 一、固定资产确认方面新准则在总则部分,首先确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将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已出租的房屋、建筑物等,排除在固定资产的范围之外,归入投资性房。

弃置费的折现值怎么计算 新税法与新准则在固定资产处理上有什么不同呢

打印机算不算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 弃置费用的现值怎么计算 这是求现值系数得出来的:一种方法是查现值系数表;别一种方法就是自己计算(P/F,10%,40)=1/(1+10%)^40=0.0221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核算差异主要有哪些?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别在于哪?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别在于:一:会计要素的计量。新的会计体系将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相对国际会计准则来说,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程度上,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相对国际准则强调公允价值作为基准计量基础而言,仍然有一定的保留。所带来的影响:“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就拿非货币(即实物)交易来说,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高价卖家当,是上市公司包装利润最常见的手法。二:存货。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所带来的影响: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

固定资产是按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还是公允价值 在计提固定2113资产减值准备时确定“可收回金额5261”需要用到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4102公允价值。1653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它本身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它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情况;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是设备或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因自然力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上的损失。扩展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发生磨损,但是并不改变其本身的实物形态,而是根据其磨损程度,逐步地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价值转移部分回收后形成折旧基金。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在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时,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这种投资是一次性的,但投资的回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进行的。参考资料来源:-固定资产

请问摊余成本怎么计算?谢谢!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可以转回 一、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核算差异(一)会计计量上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新会计准则修改了会计目标,由原来的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转变为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

#摊余成本#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核算#财会#公允价值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