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四缘的四缘与六因 大毗婆沙论 俱舍论

2020-10-09知识11

四缘的四缘与六因 四缘常与‘六因’同时论述,‘四缘’系从‘果’之产生而考察各种‘因’之起源,‘六因’则侧重说明业报得以产生之条件。佛教各宗对因缘论之看法各异,以大小乘而言,小乘中较具代表性者为说一切有部(发智论、大毗婆沙论)及俱舍宗(俱舍论),大乘以唯识宗(成唯识论)之说为主。四缘,即因缘(梵hetu-pratyaya)、等无间缘(梵samanantara-pratyaya)、所缘缘(梵a^lambana-pratyaya)、增上缘(梵adhipati-pratyaya),大小乘皆说之,惟说法互异;六因,为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主要是发智论、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小乘论书所说。小乘并把能作因包含四缘中之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而将因缘一项开演为其他之五因。若将四缘、六因、五果等三学说并举,则可合为佛教因果论之完整思想还有轮回。

请问佛经中的那由他是什么意思? 个,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恒河沙,阿僧祗,那由他 佛教用语。梵语nayuta、niyuta,藏khrag-khrig。音译又作那庾多、那由他、那由。

“暗劫”是什么意思? 【劫】梵语kalpa,巴利语kappa。音译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意译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婆罗门教认为世界应经历无数劫,一说一劫相当于大梵天之一白昼,或一千时(梵yuga),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复重创世界;另一说则以为一劫有四时:(一)圆满时(梵kr。tayuga),相当于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二)三分时(梵treta^yuga),相当于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三)二分时(梵dva^yuga),相当于八十六万四千年。(四)争斗时(梵kaliyuga),相当于四十三万二千年。四者凡四百三十二万年。据称现正处于争斗时。此外,根据上记‘一劫四时’之说法,婆罗门教并认为四时相较,时间上愈形短少,人类道德亦日趋低落,若争斗时结束即为劫末,世界即将毁灭。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有关劫之分类,诸经论有各种说法。大智度论卷三十八谓劫有二种,一为大劫,二为小劫;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分五种劫,即夜、昼、月、时、年;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以劫有中间劫、成坏劫、大劫三种。

#佛教#读书#文化#大毗婆沙论#佛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