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以执着心看无常事

2020-10-09知识10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不是五蕴皆空? 不是,“2113观身不净、观5261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应为佛教四4102念处。四念处是一个很重要的修1653行方法,佛经中说,认真修学四念处的人,快者七天,慢者七年方可证悟初果。四念处能去除众生有常、乐、我、净四颠倒,使众生清净,克制一切烦恼和悲哀、祛除痛苦和忧愁,从而走上涅盘成佛之路。四念处又称四念住,是佛教修持的入门方法。所谓四念处,就是对四种境界观察思维,安住心念,从而引发定慧的修道方式。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它是以五蕴为主,而分身、受、心、法四方面加以思维观察。简单地说,身就是色蕴,受就是受蕴,心就是识蕴,法就是想、行二蕴。众生对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四种颠倒妄见,以为自身是净的,感受是快乐的,心是恒常的,现象是有自体的,由此产生了贪爱无明。四念处就是让众生认识到自身都是不净的,受都是苦的,心识是无常的,法都是无我的,从而减少烦恼,引发定慧。一、身念处的修行是指对于自己的行、住、坐、卧等明了,做到观身不净。身念处的修行目的:通过观察自身和外身,认识到众生都是不净的。修习身念处要从观内身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不干净的;然后观察外身,即他人的身体,这要从。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以执着心看无常事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既然有生有灭就应该什么都别执着,而不仅仅是在生灭上面而已,慢慢地心会懒地东奔西跑,只有那样你才会得到寂静而安乐。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以执着心看无常事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出自哪部佛经第几章节 大智度论卷第十九释初品中三十七品 问曰:何等是四念处?答曰:身念处,受、心、法念处,是为四念处。观四法四种: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法虽各有。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以执着心看无常事

“人生的必修课是接受无常,选修课是放下执着”这话怎么理解? 一旦相信万物是恒常不变的,会让我们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执著的东西本质上无法执著。“不管你多用力,沙还是挤不出油。真正在心里接受无常,可以上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错误得恒久观和为安全感而盲目追逐的一切。慢慢地,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深层次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克服执著呢?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它的无常性,这种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对我们的控制:想象我们是天空,看着乌云飘过;想象我们像水银一样自由自在。当水银落在地面时,仍然完整无暇,从不与尘埃混合。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放下的话,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再三透露相反的讯息:放下才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受到什么伤害,却被雕成美丽的形状;同样的道理,改变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们的棱角。通过各种改变的考验,我们可以学习发展温和而不可动摇的沉着。

谁能给我讲讲心无常的意思?

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假设能知道这一切都是反复无常的,也就不会为了一段情缘而去写书了。

世事无常我们该不该执着? 1:腾讯播客-最后的编织(The Las.

世事无常我们该不该执着? 腾讯播客-最后的编织(The Last Knit)超清字幕版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zNDA5ODE2.html我记得…

佛教,我知道诸行无常,可是我还是有些执着于自己的肉体,比如自己的身体受到损害我还是做不到不执 不执的念头也没有了是真不执,那是证果了。还是有执所以要修行。修看得破,放得下。南无阿弥陀佛!

#诸行无常#众生#佛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