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 向滈《西江月 抵死漫生要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为什么?

2020-10-09知识7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全文和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2113道中》是宋代5261词人辛弃疾所作4102,全词原文如下:明月1653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白话文释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这首词即作于这期间。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接下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与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内容和意思 2113概况【作品名称】西江月·夜行黄沙5261道中[1]4102【创作1653年代】南宋【作者姓名】辛弃疾【作品体裁】词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注释1 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3别枝:斜枝。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5见:同“现”。6 西江月:词牌名。7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作者的思想情感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牌【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

关于月的古诗 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联想的句子 夜行黄2113沙道中作者联想的句子526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4102见.西江月 夜行黄1653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树枝上的鸟鹊,清爽的风在半夜传来了蝉鸣叫声.在稻花香里,听到连成一片的蛙声,好像它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天边挂着七八个星星,山前飘落两三点小雨.往日在社林旁边的乡村小客店,在山路转过溪桥的地方忽然出现.这是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开头“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然后,笔锋一转,由上瞧而下视,田野上稻香朴鼻,蛙声悦耳,既有嗅觉所感,又有听觉所闻.仅仅二十五个字,作者就把田野上、下的景致绘声绘色地勾勒出来了,很有立体感.层次分明,静中有动,鲜明对比,真切感人.进一步说明眼前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在下半阕前两句中,“七八个”、“两三点”这几个数词的巧妙运用,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 1.何时仗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清稗类钞】2.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人月圆·客垂虹…

#西江月#辛弃疾#稻花香#诗歌#读书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