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惠水: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让搬迁群众“安身”又“安心”

2020-07-20新闻5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惠水: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让搬迁群众“安身”又“安心”

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惠水县将扶贫产业培训、就业扶持政策向搬迁社区倾斜,先后在幸福、新民等移民社区建成8个扶贫车间,鼓励搬迁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开启新生活,让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搬迁群众既“安身”又“安心”。

近日,记者走进明田街道新民社区的伊科达制衣扶贫车间,只见身穿统一工作服的工人们低着头,手里拿着布料在缝纫机上熟练地操作着。另一边,车间主管徐明霞正在给新来的工人进行培训,教他们分辨服装的各个部位。

2017年,徐明霞一家从王佑镇伙塘村搬迁到了新民社区,徐明霞曾经在省外一家制衣厂务工,掌握着一定的缝纫技艺。搬迁后,她很快便进入搬迁社区的制衣扶贫车间工作,这份工作让她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就近照顾家庭,徐明霞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我们有移民各方面的补贴,还有年底的时候也有奖金,现在基本上能拿到五千到六千。我特别特别珍惜我现在的工作,我特别喜欢我这份工作,我也想把它做得更好。” 徐明霞说。

贵州伊科达制衣扶贫车间是一家以生产职业装为主的公司,年产各类服装20万套,产值4000万元。截至目前,公司已先后吸纳了80多名搬迁群众和60多名残疾人在扶贫车间就业。

“因为我们服装企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搬到社区后,当地政府 帮我们解决了许多用工难题。”贵州伊科达制衣扶贫车间负责人李婷婷说。

为了让移民搬出来后“稳得住”“能致富”,惠水县采取多种形式解决移民就业难题,引资、引智创建“扶贫车间”,搭建就业扶贫平台,通过就业培训,让脱离土地依附的搬迁群众掌握生产技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李国立)

#扶贫车间#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