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诗人雅客聚贵港 荷美覃塘共吟风

2020-07-20新闻5

——广西多民族作家“走进覃塘感受荷韵”采风活动侧记

7月17日—19日,广西多民族作家走进贵港市覃塘区感受荷韵。记者 覃冰 摄

当代广西网讯(记者 覃冰)笑迎八方客,诗结四海缘。7月17日—19日,来自河池、梧州、南宁、玉林等地的五十余位诗人雅客云集贵港,共同见证“岜莱诗会”覃塘创作基地挂牌,并于荷美覃塘景区和叁袋茶农庄采风。在一揽灵山秀水和文化风情的同时,把诗和歌也留在古郡荷城。

奔腾在浔郁平原上的郁江,千百年来泽被着这片沃土,催生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播下了诗歌浪漫的文化基因。贵港是写下“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翼王石达开的故乡,留下过徐霞客最后一次远行的足迹,流传着大文豪苏东坡寻访孝子梁诏佳话,以及壮族歌仙刘三妹的动人故事。

“岜莱诗会“覃塘创作基地挂牌成立。记者 覃冰 摄

参与采风活动的广西多民族作家合影留念。记者 覃冰 摄

据《广西民族报》新闻部和副刊部主任、“岜莱诗会”主编黄浩云介绍,贵港市覃塘区是壮族聚居区,民族团结工作成效良好,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岜莱诗会”首个创作基地选址这方钟灵毓秀之地,目的是吸引更多作家诗人走进覃塘实地采风,挖掘第一手资料,汲取创作灵感,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全面展示覃塘新面貌、新变化、新发展,构筑形成覃塘新的人文标杆和文化气息。

简短而热烈的挂牌仪式过后,采风团成员穿过古朴的风雨桥,在悠扬嘹亮的壮族山歌里,与三千亩高低错落的荷田相遇。

荷美覃塘景区的壮族群众以山歌迎客。记者 覃冰 摄

荷美覃塘景区是贵港市覃塘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围绕“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文化传承”,以荷花为主题,形成春天观赏鸢尾与美人蕉,夏天赏荷,秋天赏睡莲,冬天观油菜花等可持续性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

骄阳下,采风团成员沿着荷塘栈道一路行摄,谈笑风生,又登上醉莲阁,感受“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的诗意。

参与采风活动的成员在三千亩荷塘中拍照留念。记者 覃冰 摄

看近处荷花娉婷,远处村院疏落,加上潺潺的流水与累累缀缀的黄皮果树,好一派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诗人杨辉即兴创作了诗歌《莲心》,“莲蓬高举,请慈悲的阳光渡我;接受一名采莲少女的爱情,随她归去;清香与脆甜,赠予爱我的人;苦涩的莲心,留给自己;亦或放下,在尘世的烟云里,且待来生……”此后,丘文桥也于朋友圈发表了配图诗,“你看你看,那些和荷花一样盛开的,一定浩荡绽放;三千亩,又怎敌眼神所及的这一支”将自己眼前所见、心中所感透露一二。

参与活动的采风成员徜徉于荷美景区内。记者 覃冰 摄

“许多研究刘三姐的专家学者,第一站就是来我们贵港。”在前往叁袋茶原宿农家乐的路上,贵港市覃塘区委宣传部部务委员韦捷讲述了刘三姐传说的另一个版本。据《访书见闻录》《古今文绘稗集》《粤风续九》等民间或官方编纂的典籍记载,贵港西山村有位刘三妹以自己的歌声赞美美好事物,点染俗世里平凡而艰涩的人生,在当地具有崇高的“歌仙”地位,以至于后面进入了民间传说之中。

在韦捷的娓娓而谈中,与神仙志怪相关的双鸡山,于明万历年间出任贵县(今贵港)五山守备镇官邹勋留下的封候岩碑刻,大孝子梁诏“孝行感甘露”的传说故事逐一道来,采风团成员听得津津有味,又加深了一层对贵港的认识与了解。

山风徐徐,波光粼粼。采风团成员来到紧邻六班水库的叁袋茶原宿农家乐,品着雾气袅娜的覃塘毛尖,于“山岚如黛、碧水含烟、茶香怡人”的美景中,感悟千百年来覃塘人诗般的山水情怀,近距离欣赏茶农制茶杀青的手艺,倾心于这里的返璞归真,直呼此地乃心灵归宿之所。

参与采风活动的成员来到叁袋茶原宿农家乐近距离欣赏茶农制茶杀青的手艺。记者 覃冰 摄

自称“写作新人”的夕夏表示,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本此采风活动,广西浓厚的文化氛围给每一位像她这样的写作者提供了精神沃土,更有诸多全国知名的作家、诗人树立榜样,成为她创作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航标,“我走在文学道路上的脚步更加坚定了。”

覃塘区文联主席韦寿比说,本次广西多民族作家“走进覃塘感受荷韵”采风活动,对覃塘乃至贵港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打开了一扇让世人发现覃塘、了解覃塘的宣传窗口,也让当地的文学爱好者在交流中获益匪浅。韦寿比希望覃塘的荷文化、壮文化能够给参加活动的作家、诗人、评论家们提供创作灵感,佳作频出。

此次采风创作成果将陆续于广西民族报网、当代广西网等媒体刊发,并集结出版。

#农家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