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 沧浪诗话诗学主张

2020-10-09知识4

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关键字:吟咏情性 以意为主 古代诗学本体论 一、“情性”内涵辨析“吟咏情性”历来被人们视为“缘情”说的典型命题,“情性”亦被理解为“情”的。

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 沧浪诗话诗学主张

求江苏自考古代文论选读全国统考大纲 高纲091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814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

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 沧浪诗话诗学主张

沧浪诗话 诗辨的主要诗学观点有哪些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

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 沧浪诗话诗学主张

诗人冯班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 冯班(1602~1671)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人江苏常熟。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

2018 年你读了哪些历史著作? 先答为敬(大约记得这么多,以自己的想法为主,非全面系统的评价)读史手记|书卷多情似故人-2018年读书…

香菱学诗,林黛玉为何极力劝阻不要学陆游的诗? 《红楼梦》中除了细致入微的情节,诗歌更是其中文化意味十足的经典描写,无论是海棠诗社,还是螃蟹宴上的宴饮挥毫,亦或是中秋夜黛、湘两人月下吟出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都将《红楼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期间曹雪芹特意安排了一个“香菱学诗”的情节,借林黛玉之口来描绘自己的诗学观点,堪称经典。而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就是,当香菱说出自己喜欢陆放翁(陆游)的诗句时,林黛玉表示出强烈的阻拦: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为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第四十八回从林黛玉的话“断不可学这样的诗”我们可以看出,她并不是反对香菱学陆游的诗,而是反对学含义浅近的诗,有不少读者误读此处,认为林黛玉厌恶陆游,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林黛玉的诗学境界很高,所以她对徒弟香菱的要求也极高,唐太宗《帝范》中曾经提到过:“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与中,故为其下。林黛玉明显深谙此道,在教香菱学诗的时候,一开始就对她严格要求,并告诉了她诗词最重要的就是立意。林黛玉的教学主张十分先进,从体裁上来看,她给香菱安排的学习。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一、“性格2113”说辨正如何成功地塑造小说的人物,5261是4102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中最具1653光彩也最享盛誉的部分,也是论者最有争议的部分。如有人以为,金圣叹的“性格”内涵反映出了“典型性格”的特点,表明他掌握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相统一的艺术辩证法[1];还有人认为,“明清之际,我国人物理论中出现了人物类型理论与人物性格理论并存的态势,并出现后者逐渐取代前者的历史发展趋势”,其中,“金圣叹的人物性格个性化理论显得更充分、更深刻、更完备。[2]有人则不无自豪地说,金圣叹的人物性格个性化理论比黑格尔、别林斯基早了两个世纪[3](P.562)!在我看来,这种以“西”释“中”,即套用西方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来阐释中国古代的小说理论,极大地漠视与遮蔽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异质性”存在。“性格”一词,较早见于唐代李中诗《献张拾遗》:“官资清贵近丹墀,性格孤高世所稀。后来,出现于小说中,主要指一个人的脾气。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西门庆说武大郎是一个养家经纪人,“又会赚钱,又且好性格”。而真正把“性格”作为小说理论的范畴,运用于文学批评,则是从金圣叹开始的。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把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确定为小说。

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主张 《沧浪诗话》诗学的禅性,严羽虽然对禅学了解不够,但这并不影响他运-用“以禅喻诗”的方法来进行批评,更不直接影-响。详见:http://www.xlwen.com/wkbylw/list_2.html

考研文学综合是考什么呀?

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 (特点加具体阐述)多多益善啊 基于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形成具有诗性内在特质和外观式样的文学理论形态。充满诗性特征的中国古代文论虽然具有独特而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的巨大价值,但其。

#甄英莲#读书#文化#香菱学诗#金圣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