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实相念佛 一行三昧 真如三昧 什么是念佛三昧?

2020-10-09知识3

什么是念佛三昧?

什么是念佛三昧

念佛禅的一行三昧 四祖所提倡的是“念佛禅”,就是《文殊说般若经》里讲的“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实际上是“念佛禅”。四祖提倡的念佛禅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修净土宗的念佛有所区别。净土宗的念佛是已经选定了一佛,而且在念这一佛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以后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净土。这就是我们现在修净土宗的一个根本目标。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是要我们自己来确定究竟是念哪一佛。你念释迦佛也行,念阿弥陀佛也行,念药师佛也行,念阿閦佛、成就佛都可以。四祖的念佛禅其根据是从哪里来的呢?首先是《楞伽经》第一品“一切佛语心品”。“一切佛语心品”,禅宗人的去理解和我们现在的人去理解有所不同。本来“一切佛语心品”是第一品,禅宗的人把它理解成了诸佛心第一,第一品就是把佛心—诸佛的心看做是第一位。所以根据《楞伽经》来确定了念佛禅的一个理念:诸佛的心是第一位的。诸佛的心也就是众生的心,众生的心也就是诸佛的心。第二个根据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般的就叫《文殊说般若经》。这部经主要是讲“一行三昧”,三昧是什么意思呢?三昧或者叫做定、正定、等持。等持的意思,就是要使定和慧。

日光念佛三昧 不求念佛三昧自得念佛三昧

仁炟法师答:一行三昧念佛有什么特点 一行三昧,出于《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行三昧”念佛特点就是在于一行,就是行住坐卧,任何的状况,都保持实相念佛的正定状态。在念佛法门中,如今很少讲一行三昧念佛,因为末法众生善根福德因缘不具备修行一行三昧念佛,不契机。修行念佛法门一般都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和观世音耳根圆通念佛法门,在《楞严经》中文殊师利菩萨也高度的称赞了观世音耳根圆通念佛法门。

什么是三昧王三昧,念佛三昧? 三昧王三昧 首楞严三昧之别名 由此三昧都胜独超诸般三昧 经中赞云 一门超出之无上禅那。念佛三昧也是首楞严三昧之一,并此三昧于诸三昧中最上清静,于行中不论背舍次第超越。

持名念佛就是实相念佛吗? 不是。“实相念佛”即是入第一义心,观佛法身实相,所得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这一法门,本来属于禅宗,但因禅心所显的境界,便是净土,因此亦摄于净土法中。此法非上上根器,不能悟入,故中下两根,便不能普及,所以在净土法中,很少有人提倡,而归禅门去提倡。“持名念佛”不论上中下根机,皆能念佛,若念到一心不乱,便能得三昧,所得三昧,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一法,经过二千年来佛门大德不断提倡和实行的结果,已成为最普遍、最深入民间的佛法。

什么是念佛三昧啊? 善哉仁者,此境界不可思议,理上可参,贵在实证。借用印光法师的开示答复您:“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能真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随缘取舍,南无阿弥陀佛!

#一行三昧#文化#念佛#佛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