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客官吃完饭扔下一锭银子就走,为何小儿也不算帐,怎知够不够呢?

2020-07-20新闻10

一、引言

想必经常看电视剧的大家肯定会剧情中的某些场景感到疑惑,例如,我们总是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主人公和一帮人一起去酒楼里吃饭,在吃完饭之后结账的时候,往往会直接往桌子上扔一锭银子,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从来没有把小儿叫来算算帐,这种付款方式难道不怕少付钱或者是多给钱了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代人这样给钱究竟是何原因。

小儿收钱从来不算帐

二、最早的货币海贝的诞生

在古代,老百姓们最早使用的货币其实是海贝,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古人使用海贝的迹象,它是西周时期主要用来交易的一种货币。在东周时期,才开始出现金属货币,而海贝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随即发行了统一的货币,而以前六国各自使用的形状各异的货币,全部都禁止再发行,所以民间也就不再使用了。

中国最早货币——海贝

三、铜钱和白银的出现和发展

在那时起,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开始在全国通行,此后铜币受欢迎的程度非常之高,历朝历代都在一直使用,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不同朝代发行的款式有些许的差别罢了。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汉唐时期,那时一种新的货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白银,但是,白银的流通度在那时很低,基本没有多少人愿意使用,这种局面到了元朝时期才被打破,元人开始慢慢普及白银,而到了明朝时期,皇上规定了白银为全国通用的法定货币,当交易时需要支付的金额非常大时,白银才会派上用场。

银子在汉唐时期出现

四、用大米来计算银子的价值

在古代的每一个朝代,生产力都不一样,所以这导致了,白银其本身并没有固定的价值。到了唐朝时期,一两银子就可以买200斗的大米,用现代计量方式,差不多有1200斤。如果按照现在超市平均米价2块一斤来计算的话,也就是说相当于现代社会的4800块钱。一两银子如果放到宋朝也很夸张,可以买1000斤的大米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两千块人民币。

一两银子可以换好几麻袋大米

五、水浒传中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水浒传》当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梁山好汉吴用去想拉上三阮兄弟一起入伙,当时的阮小七只花了一两的银子,就买来了包括一大壶酒、20斤的生熟牛肉,两只屠宰好的土鸡,还有几碟醉花生和几盘下酒的小菜这些满满的一大桌菜。由此可见,这一两银子如果放在古代来讲的话,那可是相当的值钱了。所以这也就不奇怪为啥在电视剧当中,众人吃了那一桌子的菜,主人公放了一锭银子就拍屁股走人的现象了。

阮小七去饭馆买酒肉

六、白银的真实价值

像黄金、白银这种东西,即使放在我们今天,也是非常稀有,同时价格也是不菲的,而在古代同样如此,通常顾客来饭馆吃饭,也就几块铜钱就可以吃饱了,所以根本不需要用到银子这种"大钱",而如果对方是这家店的老熟客的话,老板就更不会在意给的是多少钱了,大家给钱就全凭自觉,古代的消费者一般也不会做出占小便宜的事情。

普通一顿饭也就几块铜钱

七、结语

在一般情况下,那一桌子的菜品根本就不值一两银子,所以顾客通常要是付了一两银子的话,大部分情况都是多付的,更何况给的是一锭银子呢?通常这种情况下,小二高兴还来不及呢。因为除去饭菜的钱,他自己还能捞一笔呢,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这部分多出的钱,理解为西方社会付给服务生的小费或服务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儿从来不去计算客管的账单,直接拿了银子就走的道理了。

#钱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