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旅行者1号避开柯伊伯带密集的小行星碎片安全飞出太阳系真的只是巧合吗?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是一类

2020-10-10知识6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谁的数量多 柯伊伯带要多得多。你看,小行星带在木星和火星之间,而柯伊伯带比冥王星的轨道还要更外面,从周长来讲,柯伊伯带都绝对是小行星最多的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旅行者1号避开柯伊伯带密集的小行星碎片安全飞出太阳系真的只是巧合吗?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是一类

旅行者1号为什么能避开柯伊伯带密集的小行星碎片飞出太阳系?

旅行者1号避开柯伊伯带密集的小行星碎片安全飞出太阳系真的只是巧合吗?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是一类

为什么柯伊伯带许多直径1000-2000km的小行星没有被划为矮行星,而只有950km的谷神星就可以? 伐楼拿 900km 夸欧尔 1280km 塞德娜 1500km(这个在柯伊伯带以外了)2004DW 1800km 现在IAU认定的五颗矮行…

旅行者1号避开柯伊伯带密集的小行星碎片安全飞出太阳系真的只是巧合吗?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是一类

柯伊伯带天体是什么? 柯伊伯带天体在内太阳系有四颗所谓的近地行星,火星处于最外层。再往外是由气体和冰构成的超大行星。再往外,才是埋没在大群小行星和彗星之中的由冰和岩石构成的冥王星。50年前,一位名叫吉纳德·柯伊伯的科学家首先提出在海王星轨道外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中的星体被称为KBO(Kuiper Belt Objects)。1992年,人类发现了第一个KBO;今天,我们知道KBO地带有大约10万颗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星体。以后,天文学界就以纳德·柯伊伯名字命名此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天体,是太阳系形成时遗留下来的一些团块。在45亿年前,有许多这样的团块在更接近太阳的地方绕着太阳转动,它们互相碰撞,有的就结合在一起,形成地球和其他类地行星,以及气体巨行星的固体核。在远离太阳的地方,那里的团块处在深度的冰冻之中,就一直原样保存了下来。柯伊伯带天体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些遗留物,它们在太阳系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在那里了。

柯伊伯带指的是什么?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组成结构之一,是八大行星的同胞兄弟姐妹,是太阳系的最外围区域。我们知道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处于最外围的是海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大约38.8个天文单位,在海王星更外围的是降级成矮行星的冥王星,冥王星距离太阳大概39.3天文单位。包括冥王星以及向外的一个圆环区域,大约距离太阳40~5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有很多由尘埃和冰晶构成的小天体,目前发现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这些天体目前认为是太阳系原始星云的残渣,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天体,这个区域最早是由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提出的,所以就称这个区域为柯伊伯带。那么为什么会形成柯伊伯带了?查询资料发现,柯伊伯带和处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不同,主要是冰封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就不可能是在太阳附近形成的,因为如果接收到太阳的辐射太多,这些冰封天体有的可能消失。在形成地球等八大行星的同时,各种物质互相碰撞、吸积,也形成了很多微小的固态内核,这些固态内核最早主要集中在木星附近,后来被木星甩到了现在的位置,继续集聚冰晶和尘埃形成了现在的柯伊伯带。由于这些小行星本身不发光,距离太阳地球较远,因此发现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上图是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今天的。

#柯伊伯带#小行星#太阳系#科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