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张士诚与罗贯中 冒致中 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罗贯中和施耐庵啥关系?

2020-10-10知识2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什么关系 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关系有几种说法:1、最普遍的说法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为师徒关系。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施耐庵、罗贯中同属元末明初,。

施耐庵曾在张士诚手下干过,朱元璋灭张士诚后为何放过了他? 我是刀笔传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施耐庵的生平及朱元璋为何放过他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8岁时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经世济民”的想法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从此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张士诚失败后,朱元璋在钱塘江一带大肆搜捕残余的农民起义军。为了躲避搜捕,施耐庵只能又回到苏州,定居在一个名为白驹镇的地方,并继续创作《水浒传》,并以此书为武器,鼓动天下勇士向权贵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态宣战,以泄心中的不满。《水浒传》这部巨著创作完成后,以手抄本的形式,立即在民间广为传阅。结束语在张士诚兵败身亡后,施耐庵曾躲避朱明王朝的搜捕而颠簸流浪可能是因为施耐庵从张士诚政权中退出的早,也没在和政治有什么瓜葛,只是一心著书,没有什么。

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 罗本 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元山东东原,即今山东泰安人。元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品:《三国演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

罗贯中与施耐恩是什么关系? 据考证:这两个人是一个人,是真名与笔名的关系。因为把写水浒转的两个人的名字施耐庵、罗贯中里面的施耐庵三个字倒过来读,就成了:俺乃是罗贯中。还有就是施耐庵与罗贯中。

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罗贯中和施耐庵啥关系? 《水浒传》从故事的流传到最后成书,大约经历了四百年。作者到底是谁,从明朝到现在众说纷纭,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这种说法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一些文人的笔记里都提到过,也是最早的一种说法。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即载:“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里宋江等事。此外,明代王圻的《续文献通考》中也持此论。第二种说法,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作编写的。这种说法支持者最多,也是明代人的观点。它不但见于明人的笔记,而且在一些明刊本上都是这么写的。明人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个“的本”是什么意思呢?“的”就是的的确确,是真的,不是假的。“罗贯中编次”,编次的意思就是编辑、整理。因此从这个记录来看,《水浒传》应该是施耐庵写出后,罗贯中帮他整理、编辑而成的,所以说,如果是有两个作者的话,那主要的是施耐庵,次要的是罗贯中。第三种说法,认为《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种说法最早由明代人提出,但是时间比较晚。金圣叹的本子流行以后,在前边加了一个冒充的施耐庵的序,和施耐庵没有关系,。

为什么罗贯中选择离开张士诚? 1360年左右,罗贯中来至张士诚那里做客。但是,张士诚并不重视知识分子,也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至1363年,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

《水浒传》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分别是什么?

罗贯中和施耐庵是什么关系 罗贯中和施耐庵的2113关系有几种5261说法:1、最普遍的说法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为师4102徒关系。罗贯中姓1653罗名本字贯中。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施耐庵、罗贯中同属元末明初,施耐庵年长二三十岁,二人曾先后参加张士诚起义。有《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2、有部分学者认为:罗贯中就是施耐庵。2006年8月,在山东举行的“罗贯中与《三国》、《水浒》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0位专家又重新提出了“罗贯中说”。他们普遍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罗贯中本身就是山东东平人,而施耐庵在历史资料中却查不到踪迹。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又发现施耐庵和罗贯中的联合署名。“施耐庵”倒着写就是“俺乃是”,用山东口音说施耐庵,发音也是“实乃俺”,而根据当时许多作家撰书署名的习惯,“施耐庵-罗贯中”的潜台词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罗贯中”。在结合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写作特点。

《水浒传》施耐庵有多恨张士诚?才会把及时雨宋江写的如此卑劣? 说来也巧,施耐庵和刘伯温都生活在元末明初,俩人还是同榜进士,所不同的是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取得了天下,成为一代开国名臣,施耐庵投奔了张士诚,张士诚兵败被杀,施耐庵不得不四处躲避,隐名埋姓,写他的《水浒传》小说。宋史中有宋江的记载,却不是《水浒传》中所写的那个样子,而《水浒传》所写的一百零八将,十几万人马,怎么看怎么像元末张士诚的队伍。张士诚私盐贩子出身,为人豪爽,仗义蔬财,手下聚集了众多忠心耿耿的兄弟,施耐庵也是冲着张士诚的义,才投奔的张士诚,谁知张士诚的忠义忠的连边都没有了,竟然接受了蒙元的招安,断送了好局,最后被朱元璋击败。施耐庵对张士诚的败只是惋惜而已,却谈不上恨。

#罗贯中#朱元璋#张士诚#读书#水浒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