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 1、首尾测定法 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的损失,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和最终储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即净灌水定额),从而求得灌溉水。
农田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和渠系水利用系数有什么区别 农田灌溉渠系只是渠系当中的一条分支,农田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与渠系水利用系数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分支水系的水利用系数,而后者是总水系的水利用系数。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一、给水度给水度在地下水分析研究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一般认为,给水度指单位体积的饱和岩体中所能释放的重力水体积和饱和岩体体积之比。通常在应用中,普遍把地下水位上升某一高度能储蓄多少水也同样用给水度μ来表示。显然,地下水位降幅给水度与地下水位升幅饱和差,两者不可能相等,但是在潜水位变动带中,它们的数值是很接近的。目前,分析计算给水度值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假设和适用条件,有些方法在使用中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故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常用的方法亦不太多。鉴于上述情况,根据灌区实际情况,采用地下水长观资料和灌区非稳定抽水试验相结合分析计算μ,利用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及气象资料,依据阿维扬诺夫经验公式的假定,用相关分析法求μ,对地下水浅埋区、径流作用较为微弱的地区比较适宜。泾河二级阶地地区,由于阶面宽阔、水力比降比较平缓,潜水水位变幅带岩性在垂向与径向的分布差异较小,潜水流向多呈北西-南东向,渗径长,径流作用相对微弱。对于含水层下部有粗颗粒分布的一级阶地地区,取其大值平均值,其余则取算术平均值。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求μ,是在泰斯公式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因而推导其数学模型时。
农业用水的灌溉系数怎么计算的平均值 灌溉技术中原本就有定额的概念,即灌溉定额,且有净灌溉定额和毛灌溉定额之分.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有密切联系,但又有根本区别.净灌溉定额是依据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确定的,是满足作物对补充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据,显然它注重的是灌溉的科学性.毛灌溉定额是以净灌溉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灌溉需水量,显然它还考虑了灌溉用水在输送、分配过程中发生损失的规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灌溉定额更多的是注重灌溉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并不针对灌溉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往往也不具有广泛、客观的可比性.例如同一作物有的品种喜肥喜水,灌溉定额高,有的品种耐干旱,灌溉定额低.灌溉定额的本意只涉及其是否符合各自作物的需水规律,无意评价哪一个合理、先进.再如针对具体渠道给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注重采用的数值是否科学,并不涉及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先进的问题.原因在于灌溉定额仅仅是一个设计参数,不具有比较标准的属性和支撑体系,如果要进行比较,只能通过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灌溉用水定额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客观性的比较标准,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九五”以来为适应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采用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