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脂肪的从头合成中的调控点和调控因子是什么 丙酰肉碱

2020-10-10知识7

脂酸氧化分解的限速酶是 选B脂肪酸的活化在胞液中进行,而催化脂肪酸氧化分解的酶系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内,因此活化的脂酰CoA必须进入线粒体内才能代谢.此过程正是通过肉碱脂酰转移酶Ⅰ参与完成的.

脂肪的从头合成中的调控点和调控因子是什么 丙酰肉碱

脂肪的形成、结构、功能都有什么? (人体摄入的大部分)脂肪经胆汁乳化成小颗粒,胰腺和小肠内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里的脂肪酸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偶尔也有完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水解后的小分子,如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甘油单脂和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先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和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基本知识与理论一、概论脂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体内脂肪酸来源有二:一是机体自身合成,二是食物供给特别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机体不能合成,称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α-亚麻酸.2磷脂:由甘油与脂肪酸、磷酸及含氮化合物生成.3鞘脂:由鞘氨酸与脂肪酸结合的脂,含磷酸者称鞘磷脂,含糖者称为鞘糖脂.4胆固醇脂: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生成.二、脂类消化与吸收:消化主要在小肠上段经各种酶及胆汁酸盐的作用,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等.脂类的吸收含两种情况:中链、短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乳化后即可吸收—>;肠粘膜细胞内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门静脉入血.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肠粘膜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

脂肪的从头合成中的调控点和调控因子是什么 丙酰肉碱

B.发生在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前者有ATP生成,后者生成热 A、脂肪酸氧化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A错误;B、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氧化过程参与三羧酸循环,能产生ATP,发生在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产生热量,B正确;C、由A、B分析可知,C错误;D、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合成ATP,D错误.故选:B.

脂肪的从头合成中的调控点和调控因子是什么 丙酰肉碱

1mol 14碳硬脂酸β-氧化的全过程.并计算1mol的14碳软脂酸完全氧化为H2O和CO2 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肝和肌肉是进行脂肪酸氧化最活跃的组织,其最主要的氧化形式是β-氧化.此过程可分为活化,转移,β-氧化共三个阶段.1.脂肪酸的活化和葡萄糖一样,脂肪酸参加代谢前也先要活化.其活化形式是硫酯—脂肪酰CoA,催化脂肪酸活化的酶是脂酰CoA合成酶(acyl CoA synthetase).活化后生成的脂酰CoA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分子中有高能键、性质活泼;是酶的特异底物,与酶的亲和力大,因此更容易参加反应.脂酰CoA合成酶又称硫激酶,分布在胞浆中、线粒体膜和内质网膜上.胞浆中的硫激酶催化中短链脂肪酸活化;内质网膜上的酶活化长链脂肪酸,生成脂酰CoA,然后进入内质网用于甘油三酯合成;而线粒体膜上的酶活化的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β-氧化.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催化脂肪酸β-氧化的酶系在线粒体基质中,但长链脂酰CoA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要进入线粒体基质就需要载体转运,这一载体就是肉毒碱(carnitine),即3-羟-4-三甲氨基丁酸.长链脂肪酰CoA和肉毒碱反应,生成辅酶A和脂酰肉毒碱,脂肪酰基与肉毒碱的3-羟基通过酯键相连接.催化此反应的酶为肉毒碱脂酰转移酶(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线粒体内膜的内外两侧均有此酶,系同工酶,分别称为肉毒碱脂。

脂肪完全氧化生成的ATP到底怎么算啊?如题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这个过程即为脂肪动员).脂酸氧化的主要方式为β-氧化 1.脂酸活化生成脂酰CoA(辅酶A)2.脂酰CoA在线粒体膜的肉碱脂酰转移酶I(CATase I)、转位酶及CATase II作用下,以肉碱为载体,由胞浆进入线粒体 3.在线粒体基质中,脂酰CoA在脂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从脂酰基的β-碳原子开始,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反应,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及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后者再进入β-氧化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含偶数碳原子的脂酸全部产生乙酰CoA.乙酰CoA可通过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彻底氧化,以ATP形式功能.1mol软脂酸进行β氧化需经7次循环,产生8mol乙酰CoA,最终彻底氧化产生:7×2+7×3+8×12=131mol ATP,最终净生成129mol ATP.三羧酸循环:每次三羧酸循环氧化1分子乙酰CoA,同时发生2次脱羧产生2分子CO2;有4次脱氢,其中3次产生NADH+H(氢离子,打不出上标),一次产生FADH2;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GTP;1mol 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再经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共产生12mol ATP

比较脂肪酸的合成和β-氧化的区别? 第一个是脂酸合成,第二个是贝他氧化.发生部位,细胞质,线粒体.酰基载体,ACP-SH.CoA-SH.2碳片段加入与裂解方式,丙二酰单酰CoA,乙酰CoA.电子供体或受体,NADPH.(FAD.NAD+).酶系,复合体活多功能酶,四种酶.原料转运方式,柠檬酸转运系统,肉碱穿梭系统.羟脂酰化合物的中间构型,D型,L型.对二氧化碳和柠檬酸的需求,要求,不要求.能量变化,消耗七个ATP和十四NADPH,产生106个ATP.手机打的,给个体力分吧

#硬脂酸#atp#线粒体#脂肪酸#软脂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