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读陶诗 苏轼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2020-10-11知识4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主要2113是风格的不同: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5261豪情4102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1653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拓展资料: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

苏轼的人生经历 苏轼的人生经2113历苏轼:不朽的精灵苏轼(1037-1101),字5261子瞻,号东坡居士4102,北宋眉州眉山1653(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并称的著名例子不少,如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三国后期的阮籍与其侄阮咸并称“大小阮”,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潘岳与其侄潘尼并称“两潘”,明代公安派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合称“三袁”,等等。就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而言,三苏父子无疑是最高的。在名垂青史的“唐宋八大家”(均为散文作家)中,他们一家就占了三位,实在是令人惊叹的奇迹。其中,苏轼的成就尤其惊人:在散文方面,他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像苏轼这样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在文学史上大概难以找到第二人。再加上他精于书法,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另三家为黄庭坚、米芾、蔡襄),又擅长绘画,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真是千古一人,千古。

陶渊明为什么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这是个好问题,容我慢慢道来。首先,提问者这句话出自钟嵘的《诗品》,原文如下: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钟嵘对于陶渊明评价大体上很准确,尤其是提问者单独拿出来的这一句话,说明了陶渊明诗歌的特点,但是钟嵘给陶渊明那么高评价,却只是给了中品,而非上品。这又是为什么?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说清楚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艺术特色以及后人对于陶渊明艺术上评价的改变。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南朝刘宋初年之间,我们知道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在政治上得势,东晋时期更是有门阀政治,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陶渊明的祖父陶侃是一个平定叛乱并且忠于东晋皇室位的人,虽然祖父曾经位极人臣,但却陶家又不同于王谢桓俞这样大家族,当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寒门。这样陶渊明的身份可以做不大不小官,年轻的陶渊明果然当了江州祭酒,当时他的上司江州刺史是王凝之。王凝之存在感很低,但是,他的父亲,兄弟,老婆存在感都比他高。父亲就是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的王右军(王羲之),兄弟里面有雪夜访戴的王徽之和也。

描写毛毛雨的诗句 《早春》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别严士元》唐 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幽居》唐 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水槛遣心二首》唐 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咸阳值雨》唐 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 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雨夜眠》唐 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

陶渊明为什么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陶渊明的生平来看了。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陶渊明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置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

#苏轼#诗歌#辛弃疾#宋朝#谢灵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