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王维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飞将指谁?

2020-10-11知识18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作者是谁? 诗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写,全诗是出 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王维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飞将指谁?

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 度 是什么意思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

王维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飞将指谁?

不教胡马度阴山。前一句 不教2113胡马度阴山的前一句是:但使龙城飞5261将在。这句话出自唐代王昌4102龄的《出塞》:165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

王维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飞将指谁?

解释下面诗句中带括号的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借古代什么来讽刺什么?

#龙城飞将#出塞#关山月#王昌龄#李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