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什么意思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中的道理

2020-10-11知识9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它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 这句诗中包含着一个哲理:自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抬举,自能声名远播.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意思,全诗,道理,作者,朝代是什么 意思是: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全诗如下: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道理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作者是:虞世南 唐朝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的藉读作什么 2113“藉”同“借”,所以读音为[jiè].5261藉:凭借。蝉唐·虞世南垂緌4102饮清露,流响1653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写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这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好象下垂的冠缨,它品性高洁,栖高处饮清露。它那悦耳动听的长鸣声,就出自那棵远处的高挺清拔的梧桐树上。“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由于栖息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它的叫声自然能传得很远很远,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这一独特的感受揭示了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句诗中包含着一个道理:自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抬举,自能声名远播。这就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弛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可以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现在人们常常用这句诗来比喻那些品格高洁的人,他们的名声自然会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不必凭借什么。

#虞世南#梧桐树#品格#高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