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掀高潮,影视光影绘就扶贫攻坚壮美画卷

2020-07-21新闻6

影视光影绘就扶贫攻坚壮美画卷

■田水泉

党的十九大以来,伴随着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再掀高潮,集中涌现了一批反映各族人民与贫困作斗争、奋力推进扶贫攻坚的影视佳作。电影作品有反映贵州深山仡佬族人民为摆脱贫困走出大山的纪录片《出山记》,有反映四川珙县珙桐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共同致富路径的影片《最后一公里》,有反映世代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族牧民告别过去迈向新生活的《远去的牧歌》,还有展现河南兰考扶贫一线干部风采、描绘新农村新面貌的影片《千顷澄碧的时代》等;电视剧作品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各大卫视荧屏上争奇斗艳。如采取单元剧模式、展示不同扶贫模式和扶贫类型的《最美的乡村》,反映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带领全县人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一诺无悔》,聚焦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主题、将退伍军人的事业选择同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有机结合的《麦香》,还有《绿水青山带笑颜》《花繁叶茂》《温暖的味道》《我的金山银山》《遍地书香》《我们的小康时代》《脱贫十难》《雪线》等。这些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党领导下开展的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斗争,为中国影视文艺百花园增添了绚丽光彩。

其实,农村题材一直是我国影视创作的一个重要类型。特别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题材创作犹如田野中的庄稼,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不时传来“丰收”的喜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许多作品都已成为了经典,定格在了几代人的记忆中。如电影《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人生》《老井》《焦裕禄》《留村查看》等,电视剧《新星》《篱笆女人和狗》《党员二楞妈》《牛玉琴的树》《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等。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题材影视剧虽然逐渐式微,但也时有佳作。如电影《三峡好人》《马背上的法庭》《杨善洲》等,电视剧《刘老根》《乡村爱情》《圣水湖畔》《喜耕田的故事》《当家的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等,这些作品有的是对落后乡村的反思,有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的是以轻喜剧的形式,呈现其乐融融的农村田园生活。党的十八大以后,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再次活跃起来,一批高质量作品应运而生。电影《十八洞村》《真爱》《村戏》《百鸟朝凤》《毛丰美》《春天的马拉松》等,电视剧《太行山上》《平凡的世界》《老农民》《马向阳下乡记》《小镇大法官》《鸡毛飞上天》《黄土高天》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波创作高潮一直延续至今,与十九大之后脱贫攻坚题材创作实现了无缝衔接,共同描绘了新时代中国农村致力于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崭新风貌。

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之所以成绩斐然,有其必然的主客观因素。一方面,文艺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尚。党中央历来对农业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几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发布与三农有关的重大方针政策。与此同时,国家影视主管部门对农村题材创作一直给予很大政策支持,积极倡导和鼓励农村现实题材创作。有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广袤原野自然成了创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不是无根之木,需要肥田沃土滋养。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每个人都与农村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创作者大都对农村题材有着特殊的情感,广大观众对农村题材作品更有代入感,更容易共情。农村那片希望的田野,不仅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也让这些作品有了足够庞大的受众基础。因此,相比其他题材类型而言,农村题材创作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毋庸置疑,已经推出的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影视剧,是这场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催生的第一批优秀艺术成果。同时也应当看到,这些作品中虽然不乏质量上乘、广受欢迎的佳作,但与这个伟大时代相称的、能够深刻反映这场伟大实践的精品力作可能还未出现。脱贫攻坚的斗争还在继续,最后决战时刻即将到来。影视创作者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中,应当以更大创作自觉,不负时代,在创作作品上作出更大努力。首先要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正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脱贫攻坚斗争中的动人故事,塑造一线干部群众的生动形象,仅靠走马观花式的体验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创作者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更要“情入”。“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创作者的根扎下去的深度,决定着创作出来作品的高度。其次,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能力反映着创作者洞悉生活的能力。反观近期脱贫攻坚题材作品,部分作品存在故事相近、人物雷同、风格单一的问题。脱贫攻坚斗争中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越是创作同一题材类型,越需要作者的创新意识。面对这场扶贫攻坚战,创作者要善于发现不同地域的不同风貌、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情,力争用不一样的观察视角、叙事手段和表现方法,各美其美。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创作者要志存高远,树立起创作史诗性作品的雄心。“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中国大地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决战正是史诗般的实践,它为创作者提供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严峻考验。面对这样的创作堡垒,要么以应付的心态做出应景之作,随波逐流甘于平庸,让自己的作品沦为时代经典的背景;要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立志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以精品奉献人民。面对这场考验作出的抉择,反映着创作者自身的思想境界和创作格局,同时也决定着其作品的艺术品格和历史地位。

农村题材影视剧是田野中长出的艺术之花。它们以影像艺术的形式,记载着广袤农村的历史变迁,记载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日常和情感波澜,陪伴和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题材影视作品既是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农民的奋斗史和心灵史。一部部作品联结起来,就为人类留下了乡土中国的历史画卷。伟大时代需要伟大作品,期待有更多展示新时代中国农村新气象和新面貌,反映新时代中国农民新梦想和新追求的经典作品问世,向世界讲述中国农村发生的故事,为后人留下这个伟大时代的特别记忆。

#国内军事#题材#农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