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念佛与修禅是一致的吗? 净慧长老法相

2020-10-11知识14

为什么有人说 密宗很可怕,所谓密宗是有不得见人的秘密。 阿弥2113陀佛密宗是佛传的,是正法5261佛教,怎么会可怕呢?除非4102那人不了解乱说1653,或被假密宗误导了。密宗的意思如下。净空法师-诸佛决定没有秘密。密藏是什么意思?佛的智慧太深,不但众生不能明了,声闻、缘觉、菩萨都没有办法明了。我们要晓得,诸佛决定没有秘密。密藏是什么意思?佛的智慧太深,不但众生不能明了,声闻、缘觉、菩萨都没有办法明了。譬如前面我们读过的一尘一毛的微点,这是诸佛密藏。这个微点,好像是现代的科学家也只最近二、三十年发现的量子,也叫小光子。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也就是说,一百亿个小光子组成一个电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一般显微镜也看不到。这个小光子里面有世界,这是如来秘(密)藏。这么小的一点,它里头有世界,世界有多大?跟我们现实的虚空法界一样大,那里面有诸佛菩萨,那里面也有一切众生。这还不深秘(密),深密的是微点世界里头还有微点,那个微点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这是诸佛密藏。究竟明了,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谁?等觉普贤。修普贤菩萨的法门,证到等觉位,就有能力进入毛尘、微点的世界里面去。我们想想,我们这个身体,这物质的身体,多少微点?一个电子一百。

念佛与修禅是一致的吗? 净慧长老法相

念佛与修禅是一致的吗? 营员:全国跑了很多寺院,真正弘扬禅法的很少,一般都是讲念佛。净慧长老:念佛很好,念佛也一样。营员:念佛不是不好,禅也好啊。像师父的生活禅,让我们感觉到更加亲切。。

念佛与修禅是一致的吗? 净慧长老法相

金刚经全文 原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念佛与修禅是一致的吗? 净慧长老法相

《金刚经》是让我们认识到佛性如金刚,要依着金刚的佛性而皈依。以下是金刚经全文及解释,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金刚经全文 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金刚经》全文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聚考拉金刚经全文提示:本站收录有中国文化全部经典如:《佛教经典》,《道家经典》,《儒家经典》,及一代宗师《南怀瑾老师的著作》,欢迎你常来访问!《金刚经》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刚经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金刚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法相宗的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区4公里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钟楼内悬挂明代铁钟一口,嘉庆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上铸有“雁塔晨钟”字样。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寺内牡丹亭种植有名贵牡丹70多种。净慧长老参礼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高64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形锥体。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附近还有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风景秀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由于西安市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倾斜了1米有余。大雁塔系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安置从印度带回的经。

佛教到底是什么?客观的说一下佛教:佛教的世界观,佛教的思想,佛教的发展历史。 https:// zhuanlan.zhihu.com/p/22 103312?refer=sun-a 2.3 佛教历史 A 原始佛教 佛教的起源是乔达摩-悉达多,他是一个部族“释迦族”首领的儿子,早年生活富裕,却依然感受。

#佛教#佛学#密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