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法定代理人处分被监护人 离婚后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谁?

2020-07-21知识10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法定代理人应当到庭最终而不到庭的,应当缺席判决还是拘传? 已经证实是可以拘传的~没有一正确的!共7 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庭的,如果是原告方,按照撤诉处理;。监护人(父母)只有保管被监护人(未成年人)财产的义务和权利,没有处分权。对吗?何种情况下处分权有效 解答如下:首先、我们看一下父母到底有没有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的权利?根据《民法通则》第18条,可以得出,监护人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可以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也就是说监护人是有一定的处分权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不减损为成年子女利益的情况下,拥有处分权。说父母没有未成年子女财产处分权死不对的,只是这个权利是有限制的。其次、我们来看下什么情况下,父母的处分权是有效的?从第一点可以看出,父母为了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处分权当然是有效的。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情况呢?我们从代理的角度来说,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父母为了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处分(如果未成年子女智力可以理解这个处分行为,应当取得为成年子女的同意)当属有权处分,有效;如果父母的处分(如果智力能理解却没取得同意)行为非为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是否就无效呢?这种情况可以看作广义的无权代理,如果是表见代理(如未成年子女智力状况、经济能力、环境来看,足以理解这个处分行为并且同意了)这个效力由相对人选择,可以选择表见代理,处分有效,也可以选择狭义无权代理进行撤销,如果是狭义无权代理,就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未成年子女进行追认。就本案而言,监护人将被监护。离婚后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谁? 离婚后孩子的法定监护人还是父母,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的第一顺序的法定监护人,即是夫妻离婚,除非有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监护权的行为的,父母依旧是未成年的法定。如何认识法定代理人代行处分权? 【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被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通则》第六十四条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行使代理权。设立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的仅限于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无诉讼行为能力是指有诉讼权利能力的当事人,不能亲自实施诉讼行为,只能通过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由其法定代理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代为实施诉讼行为。《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的人由他的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无诉讼行为能力的人一般是有两种情形:1.被代理人已经死亡或者失踪,一般是由被代理人的法定继承人为法定代理人。2.自然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一般是由被代理人的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包括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法定代理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法定代理人代理权的产生不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和委托,不由司法机关的决定或批准,是法律直接规定。2.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是为了帮助被代理人行使诉讼权利,履行某些诉讼行为。3.在诉讼中不是每一个案件都存在法定代理人,只有被代理人(死亡或者失踪)是无诉讼行为能力的人和(自然人)是无。

#处分权#诉讼参与人#法律#监护人#诉讼代表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