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可见消渴的证候是() A.太阳蓄水证 B.阳明胃热弥漫证 C.太阳表证 D.太阳蓄血 阳明蓄水证的症状

2020-10-11知识5

六经辨证和经络辩证的异同 六经辨证和经络辩证的2113异同5261六经辨证,始见于《4102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1653·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它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分别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进退及其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凡是抗病能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证;抗病力衰减,病势虚弱的,为三阴病证。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于外感病的诊治,对内伤杂病的论治,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一、六经病证的分类六经病证是外邪侵犯人体,作用于六经,致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及其气化功能失常,从而产生病理变化,出现一系列证候。经络脏腑是人体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很可能影响到另一经,六经之间可以相互传变。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表入里,由。

可见消渴的证候是() A.太阳蓄水证 B.阳明胃热弥漫证 C.太阳表证 D.太阳蓄血 阳明蓄水证的症状

桃核承气汤的适应证为()。 A.阳明腑实证 B.下焦蓄水证 C.水热互结证 D.下焦 参考答案:D

可见消渴的证候是() A.太阳蓄水证 B.阳明胃热弥漫证 C.太阳表证 D.太阳蓄血 阳明蓄水证的症状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说什么? 一、阳明病纲要①提纲:胃家实也②分类: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③传变④外候⑤主脉:阳明脉大⑥愈期:从申至戌上二、本证①实证a、调胃承气汤b、小承气汤c、大承气汤②热证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③中风证④中寒证吴茱萸汤三、兼证a、兼表虚证b、兼表实证四、变证①发黄证a、湿热发黄证b、寒湿发黄证②虚烦证③蓄水证④蓄血证⑤衄血证⑥热入血室证

可见消渴的证候是() A.太阳蓄水证 B.阳明胃热弥漫证 C.太阳表证 D.太阳蓄血 阳明蓄水证的症状

六经传变的过程是怎样的,求大神解答,已经完全搞不懂了? 最近我家的大宝迷上了一款很特别的游戏,于是乎经常和我抢手机,偶然看到《伤寒论》传变这个不错的问题,…

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有哪些异同 答案 伤寒六2113经病之一。太阳经主肌表,外邪5261侵袭,大多自太阳而4102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1653太阳病的提纲证。外邪初客体表,正气开始抵抗的阶段,称为太阳经证,包括太阳伤寒证和太阳中风证两种证候;若外邪随经入腑,则为太阳腑证,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两种证候。①太阳伤寒证。为寒邪袭表,正阳被郁,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治宜辛温发汗,方用麻黄汤。②太阳中风证。为外感风邪后,营卫不和所表现的证候。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③太阳蓄水证。为太阳经邪气影响膀胱腑气,气化功能失调所表现的证候。证见发汗,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治宜通阳行水,方用五苓散。④太阳蓄血证。为太阳随经热邪与瘀血结于下焦所表现的证候。证见少腹急结或硬满,精神如狂,甚则发狂,小便自利。治宜泻热破结,方用桃核承气汤或抵当汤。

可见消渴的证候是() A.太阳蓄水证 B.阳明胃热弥漫证 C.太阳表证 D.太阳蓄血 参考答案:A,B,E

桃核承气汤适用于()A.阳明腑实证 B.水热互结证 C.下焦蓄水证 D.下焦蓄血证

#人体经络#蓄血#中医#伤寒论#六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