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孔孟或者其弟子的故事 各写一则与孔孟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2020-10-11知识4

关于孔子和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其弟2113子的故事很多,在此略举几例:5261其一:一天晚上孔子看书看得4102很1653晚,感到腹中饥饿,就叫来身边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子颜,为师腹中饥饿,很想喝碗粥,你去厨房把晚饭剩的那点粥给为师热一热。颜回去到厨房把粥热好,端着粥刚走出厨房,狂风四起,碗里落满了沙土。颜回犯起难,给师傅端过去是对师傅的大不敬,倒掉又太可惜,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找来一点粮食非常不易,干脆自己把它喝了再给师傅做一碗。这时孔老夫子饿得受不了,就起身出来想看个究竟,正好看到颜回在喝粥,孔老夫子非常生气。孔老夫子耐着兴致问颜回:“子颜,这是怎么回事,师傅的粥你也敢喝?颜回委屈的说:“师傅,刚才狂风把沙土刮进碗里,给师傅是对老师不敬,颜回爱惜粮食故而食之。孔子近前一看全都明白了,微笑着拍拍颜回的肩说:“好孩子,为师错怪你了,看来这眼睛看到的都未必是真的,何况是听来的呢。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要学会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不能随意错怪他人。其二:高柴是孔子的坐下弟子,是齐国人。关于高柴这一人物,他很有政治才能。曾在20的时候就被子路派去当“费宰”,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曾担任管理刑狱一职。历史上的他更是一名著名的。

孔孟或者其弟子的故事 各写一则与孔孟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孔子、孟子及其弟子留下脍炙人口的故事 1、春秋时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门徒中,有鲁国南武城曾氏父子两人。其父名点,字皙;其子名参,字子舆。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门徒中的佼佼者,而父亲曾皙更是当时读书人中淡泊名利、向往优游生活的代表人物,他的这种志向曾经深得孔子的称赞。曾皙在饮食上有一种非常执着的嗜好,他尤其喜欢吃果实小而圆、色泽紫黑的羊枣。曾皙的这一嗜好给儿子曾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曾皙过世之后,曾参因怀念父亲而悲痛万分,父子亲情终身萦怀,甚至曾皙生前爱吃的羊枣,曾参也不忍心吃一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弟子争相传颂,称赞曾参为孝子典范。斗转星移,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非常不理解,于是就去向自己的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来到孟子的府第,十分恭敬地向自己的老师行礼,然后说道:“老师,我今日来拜访您是因为有一件事情我始终不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特来向您请教。孟子和颜悦色地对公孙丑说:“你有疑惑就讲出来吧。公孙丑说道:“老师,您觉得烤肉和羊枣,哪一样更好吃呢?“当然是烤肉好吃,没有哪个人不爱吃烤肉的!公孙丑又问:“既然烤肉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的父亲也都是爱吃烤肉的人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烤肉,只戒吃羊枣呢?这能说明他是有。

孔孟或者其弟子的故事 各写一则与孔孟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关于孔孟或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2113者七十二人。典故:52611、孔子学琴孔子在学4102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1653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2、孔子相师《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3、孟母三迁【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

孔孟或者其弟子的故事 各写一则与孔孟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各写一则与孔孟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孟子-五十步笑百步孔子-韦编三绝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幼年时家境贫困,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非常好学,常拜他人为师,哪怕是向年仅7岁的小孩项橐求教.他曾经“问礼于老蚺”、“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的故事“学官制于郯子”…一次,鲁国附庸国的国君郯子来鲁国朝见鲁昭公.郯子虽是小国之君,可自称是少皞氏的后代.在鲁昭公举行的宴会上,叔孙昭子问少皞氏干吗以鸟名为官名,郯子便大谈了一通古代官名的由来,还乘机夸耀“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孔子听过了,觉得郯子虽然举止有些可笑,但对古代官制倒确实有点研究,便“见于郯子而学之”.

与孔子,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子路、曾皙2113、冉有、公西华侍坐5261》选自《论语·先进4102》篇,标题为后人所加。165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事情呢?子路轻率莽鲁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冷冷的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新的春衣。我和五六个成年人,。

#儒家#孔子#孟子#国学#颜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