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湖北省远安县桃郁溪矿区磷矿普查 水井沱组

2020-10-11知识7

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 (一)华南区 华南地区寒武纪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此时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其东部为扬子板块的东部被动大陆边缘,而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

湖北省远安县桃郁溪矿区磷矿普查 水井沱组

“下伏前寒武系”是什么意思? 前寒武系是一种地质你说的应该是“灯影组”地层吧?灯影组位于陡山沱组之上,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或水井沱组之下,与下伏陡山沱组整合接触.富含动物和植物化石.

湖北省远安县桃郁溪矿区磷矿普查 水井沱组

重点层系及等时对比格架 (一)寒武系等时对比格架1.寒武系底界四川盆地寒武系与下伏震旦系(埃迪卡拉系)一般为连续沉积或有间断,界线通过岩性和古生物化石来确定。(1)岩性界线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系(埃迪卡拉系)顶部为灯影组,岩性为大套灰白色白云岩,顶部发育约十余米到数十米含磷质、硅质和泥岩的白云岩,颜色较下伏地层深,有时见平行不整合。通常单独以段命名,但仍归于灯影组中,如川中地层小区的麦地坪段,城口-巫溪地层小区的宽川铺段等。这一特点在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各个地层小区基本相似,古生物研究表明其时代为早寒武世早期,相当于梅树村阶。其下灯影组大套白云岩属震旦系(埃迪卡拉系),也即寒武系底界置于灯影组大套白云岩与薄层含磷质的硅质泥岩、白云岩段之间(图1-2-5)。图1-2-5 四川盆地寒武系底界对比图(2)古生物化石界限与塔里木盆地等类似,四川盆地寒武系底界化石以小壳类化石Anabarites等的出现为标志。四川盆地灯影组顶部的麦地坪段及其相当地层中小壳类化石自下而上分出三个带:①Anabarites trisulk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带,②Parabloborilus subglobusus-Siphogonuchites pusilliformis带和③Heraultipegma yunnanensis带。其中。

湖北省远安县桃郁溪矿区磷矿普查 水井沱组

岳阳的自然资源 据20世纪80年代农业区划测算,岳阳市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是,耕地552.19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4.64%,其中水田391.72万亩,旱地160.47万亩;林地846.25万亩,占37.77%;园地51.16万亩,占2.28%;草地21.37万亩,占0.95%;水面380.47万亩,占16.98%;其他用地389.42万亩,占17.38%。土壤境内共有8个土类、21个亚类、76个土属、222个土种、400多个变种。水稻土:面积387.3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5.20%。含有丰富的氮元素和较多的钾元素,适宜于水稻生产;以滨湖平原和汨罗江、新墙河流域最为集中。菜园土:耕层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多,集中分布于城镇郊区,面积1.0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07%。潮土面积159.7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0.39%,分布在东洞庭湖、长江、汨罗江、新墙河沿岸等地。潮土土层深厚、地下水埋藏浅,质地适中,养分比较丰富,适宜于棉花、甘蔗、蚕桑生长。紫色土:面积为106.10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6.90%,分布于丘岗地带,以市境东部长平盆地及新墙河流域面积最大。红壤:面积801.3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2.13%,主要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丘岗地区。以中部丘陵地带与洞庭湖环湖岗地及汨罗江中下游阶地最为集中。适宜茶叶、油茶、油桐、苎麻。

深钻井技术攻关及应用效果 簰深1井设计井深6950m,设计井开孔层位为第四系,预计完钻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钻遇新生界、中生界、上古生界及下组合地层。钻探目的:建立簰洲地区下组合地层层序,了解下组合地层厚度、岩性、岩相、深部地质结构特征以及下组合生、储、盖组合条件;查明簰洲构造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中、上寒武统主要储层含气状况,兼探奥陶系、志留系及上组合,评价各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取得系统全面的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井、测试以及分析化验等各项资料参数、数据,为综合评价研究提供依据。(一)主要技术要求a.设计井深较大,应严格控制井斜。b.钻遇油气层时钻井液的性能调配要恰当,避免人为污染油气层。钻井工程要尽量采用平衡钻井技术,以保证获得真实的地层含油气信息。c.该井具有大尺寸井眼段长、小井眼井段深、地层可钻性差的特点,且压力系统复杂、资料少难以准确预测,同一裸眼井段可能存在垮、漏、喷、卡等井下复杂情况,应优化并制定多种施工预案,及时跟踪钻井动态调整施工方案,达到安全、高效、快速完成钻探目的。图3-43 2006-LH测线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原处理剖面效果对比—簰洲构造(局部)图3-44 2006-SA测线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原处理。

震旦纪的年代 同位素确定时间震旦为中国之古称,作为地层专名,始于德国F.von李希霍芬。1922年A.W.葛利普根据对中国地层的研究重新厘订震旦系的涵义,正式提出震旦系是系一级的地层单位。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在长江三峡地区建立完整的震旦系剖面;后来高振西等在蓟县建立了华北地区的震旦系标准剖面。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震旦系。由于古印度人称中国为Cinisthana,在佛经中被译为震旦,故名震旦纪。震旦纪分为早震旦世和晚震旦世,相应的地层为下震旦统和上震旦统,分界线为7亿年前。1922年,A.W.葛利普根据中国地质调查所的建议,在其《震旦系》一文中,将震旦一词明确为系一级的年代地层单位名称,并作为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其范围包括泰山群或五台群变质地层之上、寒武系之下的一套不变质或仅轻微变质的地层。197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震旦系讨论会,建议以李四光、赵亚曾1924年建立的湖北西陵峡东部震旦系剖面为其标准剖面。1982年7月,中国全国地层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讨论了震旦系的涵义和使用范围,基本肯定了中国震旦系讨论会的意见。并明确指出,震旦系是上前寒武系最上部的一个系一级的年代地层单位,代号为“Z”,其范围限于湖北长江三峡东部。

前古生代,又称前2113寒武纪。大致以25亿年为界5261,划分为两个阶段,410225亿年以前,称为1653太古代(宙),25亿~5.4亿年前称为元古代(宙)。前古生代延续近40亿年,约占整个地质历史的5/6。(一)太古宙太古宙,地球上几乎为海洋所占据,尚未形成巨大的稳定古陆,只有一些较小的陆块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和塔里木地区,原始陆核已经形成。我国的太古宙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塔里木的北缘,为深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如片麻岩、片岩、角闪岩等,最古老岩石年龄超过30亿年。我国南方未出露太古宙地层。太古宙末,全球发生了一次影响较为广泛的地壳运动,在我国称为阜平运动(或鞍山运动),使地层强烈褶皱、变质,并伴有大规模的花岗岩类岩浆的侵入。由于规模巨大的区域变质作用,使岩层中含有的铁质,经变质作用而富集,形成极有价值的“鞍山式”变质沉积铁矿床。世界上许多大型铁矿床都属于这一类型。(二)元古宙古元古代,我国北方华北形成了最初的稳定地块,地层主要为浅变质的碎屑沉积岩、碳酸盐岩和火山沉积岩。而古元古代末的吕梁运动造成较为广泛的影响,使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地层褶皱、变质,并有大量的岩浆活动和热变质作用。吕梁运动之后,华北地块形成,。

#地层划分#矿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