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正常的女性人体曲线图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2020-10-11知识7

排卵期是在两次月经的中间两天吗? 是在两次月经的中间排卵没错,但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会提前或推后一两天都是正常的,即使月经周期很规律也不一定每个周期都在同一天排卵,。再者,即使在排卵当日同房也不。

正常的女性人体曲线图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体检结果显示,骨量减少,是什么原因?要紧吗? 人的骨骼总体呈现“正常—减少—疏松”的态势,在青少年时期将迎来人生中的“骨量峰值”,如果该阶段骨组织储备量充分,可有效避免女性绝经后及老年时骨量的大量丢失,继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得知骨量是否减少要通过“骨密度”检测,骨密度,即“骨骼矿物质(主要是钙)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主要指标,以每平方厘米克(g/c㎡)表示。相信做过骨密度检测的人应该会对“T值”和“Z值”有所印象。一般情况下,骨密度检测结果往往以“图片+表格”的形式给予反馈:“图片”直观展示的是被检者的骨密度数值位于中国男(女)性骨密度参照曲线图的具体位置;“表格”直接列出T值和Z值的数值。判断是否骨质减少看的是T值。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临床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将检测者检测所得到骨密度与30~35岁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作比较,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 则表示骨量减少、骨质流失;T值﹤-2.5 表示骨质疏松症。

正常的女性人体曲线图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我国很多史料都记载了古人的身高,例如《史记》中大禹“九尺二寸”,孔子“九尺六寸”,刘邦“七尺八寸”;《三国志》中,何夔“身长八尺三寸”,他的父亲何熙最高,有“八尺五寸”。《汉书》里也写到项羽身高“八尺二寸”。乍听起来,古人们好像长得都十分高大,但经过考古学家大量研究后,发现现代人对古代的尺的理解有偏差。首先,古代人所使尺子的长度和现在尺子不一样。其长度的趋势基本上是年代越久远实际越短。如商代1尺约为0.169米,西汉1尺约是0.231米,隋朝1尺相当于0.273米,明代1尺达0.32米,清朝时期尺子长度与现在差不多。而楚霸王时代,1尺大致是现在的7寸,项羽的身高(暂且不论测量方式)用现在的算法来算大概是1.89米。这个高度放在现代只算得上高大魁梧,但在史料中这已算“巨人”了。其次,即使同一年代的尺子,它们的长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商代的骨尺1尺为16.95厘米,牙尺1尺是15.75厘米和15.80厘米;西汉的木尺1尺长23厘米,铁尺1尺有22厘米,竹尺1尺为23.6厘米或22.92厘米;明清两代,曾分别采用营造尺、裁衣尺和量地尺三种不同长度的丈量工具,但在史料上到统称为尺,至于古人是用哪种尺量的我们也无从考究。另外古人测量身高的方法也值得探究。明代学者。

正常的女性人体曲线图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健康#体温#骨密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