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利润表债务法 差异 “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是什么?

2020-10-12知识6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主要特征有何差异?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提出了计税基础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关键是要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利润表债务法中没有计税基础的概念。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应付税款法的区别是什么?其基本理念是什么?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收益表债务法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资产负债表”观,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资产负债表是一种最可能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逐一确认资产、负债项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暂时性差异比利润表债务法从利润表出发,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和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更具体,而不易遗漏。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有利于企业在报表中对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作出恰当的评价和预测。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税法上不作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税基之间的差异符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暂时性差异概念,但不符合利润表债务法下的时间性差异概念。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适应我国今后市场经济的变化由于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造,企业重组、合并现象大量出现,资产重估越来越频繁,从而必将对所得税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对资产进行评估,按评估价高于原。

#应付税款法#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利润表#所得税费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