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贵州遵义花灯戏

2020-10-12知识3

你身边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有苗、布依、彝、侗、土家等17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因不同的历史原因,形成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习俗,构成了贵州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5项(140处)、省级561项(653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笔者身为小花苗族(苗族的一个支系),本族拥有国家级非遗-滚山珠芦笙舞蹈,小花苗服饰。以下列举贵州省第一到四批非遗代表作: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民间信仰类(6个)侗族萨码节(榕江县)、哥蒙的“哈冲”(黄平县)、独山愿灯(独山县)、布依族扫寨(都匀市)、仡佬族毛龙节(石阡县)、盘县地坪乡彝族毕摩祭祀文化(盘县)。二、民间音乐类(6个)侗族琵琶歌(榕江县)、侗族大歌(黎平县)、洪州琶琶歌(黎平县)、布依铜鼓十二则(贞丰县)、盘江小调(关岭县)、铜鼓十二调(镇宁县)。三、岁时节令类(11个)苗族茅人节(榕江县)、稿午苗族水鼓节(剑河县)、苗族牯藏节(雷山县)、注溪娃娃场(岑巩县)、清水江杀鱼节(福泉市)、水族端节(三都县)、水族卯节(三都县)、查白歌节(兴义市)、。

 贵州遵义花灯戏

贵州的民间戏剧花灯戏的来历、形式、特点有哪些? 花灯戏是贵州和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因地域文化的区别,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贵州花灯戏是清末民初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初,花灯叫采花灯,只有歌舞,后在。

 贵州遵义花灯戏

花灯戏最初是在什么时候 最早记载花灯艺术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的《平越直隶州志》,说“城市弱男童崽饰为女子装,群手提花篮灯,假为采茶女,以灯作茶筐,每至一处,辄绕庭而唱《十二月采茶》之歌”。这里记载的是遵义的玩灯习俗。溯源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江西、广西、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陕西等地,是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属于民间小戏剧种。花灯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俗称灯夹戏、花戏等。最早记载花灯艺术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的《平越直隶州志》,说“城市弱男童崽饰为女子装,群手提花篮灯,假为采茶女,以灯作茶筐,每至一处,辄绕庭而唱《十二月采茶》之歌”。这里记载的是遵义的玩灯习俗。而贵阳的玩灯习俗则见之于康熙年间田雯编辑的《黔书》,其中无名氏的《春灯词》有“椎髻花铃唱采茶”、“串作花灯蹀躞行”句。写贵阳近郊白纳、乌蒙少数民族春节玩灯的情景。诗中“采茶”即《十二月采茶歌》。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花灯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见:

 贵州遵义花灯戏

兔年春节期间,一出“十谢共产党”的花灯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传唱。“一谢共产党, 答案:D

你身边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就拿我所在的省会长春来说,最近已将八大类共计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长春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予以公布,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以妥善保护与有效传承,使之更好地为长春市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事业服务。1、传统美术类(11项):白氏面塑(南关区)、韩氏草编(南关区)、满族尼鲁干绘画(九台区)、满族拨云绣(长春市)、曲氏草编(农安县)、徐氏中国结(宽城区)、李氏满族刺绣(宽城区)、榆树李氏草编(榆树市)、玉雕(南关区)、梁氏绳编(二道区)、蔡氏纸葫芦扎制(九台区)。2、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共计2项):八极拳(长春市)、七拳顶少林拳(长春市)。3、传统技艺类(共计3项):老韩头豆腐串制作技艺(绿园区)、福义德道口烧鸡制作技艺(南关区)、蜂蜜营张氏传统养蜂技艺(九台区)。4、民俗类(共计3项):东发合商贸习俗(二道区)、九台戢家村满族驯鹰习俗(九台区)、关氏满族年息香习俗(九台区)。5、传统舞蹈类(共计2项):花棒秧歌(双阳区)、双阳鹿神舞(双阳区);传统戏剧类共计1项,为新派评剧(双阳区)。6、传统音乐类(共计3项):。

花灯戏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戏曲? 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江西、广西、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贵州、重庆、[1]四川,以及陕西等地,是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属于民间小戏剧种。花灯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俗称灯夹戏、花戏等。

花灯戏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戏曲 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江西、广西、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陕西等地,是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属于汉族民间小戏剧种。花灯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俗称灯夹戏、花戏等。最早记载花灯艺术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的《平越直隶州志》,说\"城市弱男童崽饰为女子装,群手提花篮灯,假为采茶女,以灯作茶筐,每至一处,辄绕庭而唱《十二月采茶》之歌。这里记载的是遵义的玩灯习俗。而贵阳的玩灯习俗则见之于康熙年间田雯编辑的《黔书》,其中无名氏的《春灯词》有\"椎髻花铃唱采茶\"、\"串作花灯蹀躞行\"句。写贵阳近郊白纳、乌蒙少数民族春节玩灯的情景。诗中\"采茶\"即《十二月采茶歌》。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花灯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手工艺#贵州民族#贵州#苗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