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 写史记的司马迁、写汉书的班固、写三国志的陈寿,他们的经历有何相同和不同?

2020-10-12知识11

《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私人修史还是官修史书?有什么依据吗? 《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是过去读书人的必读书,也是所谓的“正史”的经典之作。但这四部书都是私人编修的史书,编修者虽然大都有官员的身份,但修史都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是出于个人爱好在干自己的私活。司马迁是“太史令”,一般人好像觉得写《史记》是他的“工作”,其实不然,“太史令”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历法”的修订和天文观察的记录,是不管写历史的,写历史纯粹是司马迁和他老爸司马谈的业余爱好,司马迁写的《史记》本来就叫做《太史公书》,它是要“成一家之言”的,而不是想去为官方代言,《史记》对历史的看法不代表西汉官方的立场。像写汉武帝的部分,还因为触犯忌讳而被销毁,现在看到的《史记》的武帝本纪是后人从《封禅书》里面摘抄出来的,不是司马迁的原文。《汉书》的情况比较复杂,班固的老爸班彪,跟司马迁的老爸司马谈一样,在生前也爱好历史,曾经替《史记》补写了六十多篇传,这是《汉书》的雏形。班彪死后,班固接着父亲的活干,打算写一部西汉的史书,不久就被仇人告发,说他私下写国史,结果被下了狱,幸好他有个投笔从戎的弟弟班超,跑到洛阳给皇帝解释,汉明帝看过班固写的书稿以后觉得班固写得还不错,。

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 写史记的司马迁、写汉书的班固、写三国志的陈寿,他们的经历有何相同和不同?

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什么意思 二十四史的顺序啊。史记讲三皇到汉武最早,汉书讲西汉,后汉书讲新朝到东汉,三国志讲汉末至晋,后面是晋书,宋齐梁陈书等等

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 写史记的司马迁、写汉书的班固、写三国志的陈寿,他们的经历有何相同和不同?

写史记的司马迁、写汉书的班固、写三国志的陈寿,他们的经历有何相同和不同?

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 写史记的司马迁、写汉书的班固、写三国志的陈寿,他们的经历有何相同和不同?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统称 《史记》《汉书》2113《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5261中4102的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其中1653,《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汉书》的作者是东汉的班固,《后汉书》的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写。扩展资料:1、《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历史。此书体例为纪传体之滥觞,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纪和列传为主体,故名纪传体。2、《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3、《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4、《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

《三国志》是一部什么体的史书?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什么? 《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六十。

东观汉记为什么会被后汉书取代 1.范晔《后汉书》问世前,该书影响较大,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人多诵习.范书流行后,才逐渐被人忽视.2.《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3.范晔在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有许多后汉书流传.其中,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纪》、袁宏的《后汉纪》等.范晔的《后汉书》,就是在这些后汉书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有了前人的成就,范晔便参考各家内容,融会贯通,写成《后汉书》.由于范晔的著作叙事简明扼要,内容全面,所以其成就超过了前人,受到后世的重视.经简单编辑,仅供参考

后汉使。汉书,《史记》,通史哪一个不属于四史 通史啊。后汉书、汉书和史记,都是史书,和三国志并称四史。通史不是一本书,而是史书的一种类型,和断代史相对应。

#史记#二十四史#历史学#汉书#明朝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