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冬至逢壬才数九”,数九有啥讲究,今年春节是“几九”,会冷吗? 冬至交九现在在几九

2020-10-12知识2

冬至开始数九,一共几个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八十一,路上行人拔了皮(棉衣),九尽花开,一共九个九,八十一天。

“冬至逢壬才数九”,数九有啥讲究,今年春节是“几九”,会冷吗? 冬至交九现在在几九

数九是从冬至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几天是一个九? 我国民间习惯自冬至起“数九”的习俗,冬至也就是“一九”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个“九”。

“冬至逢壬才数九”,数九有啥讲究,今年春节是“几九”,会冷吗? 冬至交九现在在几九

“冬至逢壬才数九”,数九有啥讲究,今年春节是“几九”,会冷吗? 不知不觉又要到一年冬至了!记得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就在争论这个问题,到底是冬至开始数九?还是“冬至逢壬数九”?幸而家里有个民俗专家!堂哥是我们省里面的民俗专家,他对这个事情做了专门的解答。一,冬至和夏至是两个相对着的节气。数九和数伏是杂节气。我国人民最习惯用阴阳合历,不是纯阳历,也不是纯阴历。阳历的一年是365+1/4天,阴历的一年是29.5天。所以采用置闰的办法来平衡阴阳历。即三年一闰,七年两闺,19年七闺。这样下来,每一个人的38岁生日这天阳历和阴历是一样的日子!冬至在阳历每年的12月21日左右,今年是在12月22日。夏至是在每年的6月21日左右。我国劳动人民把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叫做数伏天,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叫数九天。是在24节气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两个杂节气。我们知道,数伏天头伏和末伏各10天,二伏10天或者20天,数九天的每个九都是九天!二,在我国历史上有“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这是根据天干地支搭配的六十甲子日而来的。到后来人们更接受“连冬数九”的说法。就是从冬至日开始就数九了!因为壬为天干之第九位,如果冬至日干为癸,则冬至后第一壬日在九天后,那么九九结束将是在冬至后90日,十六天后为清明。照此立春在。

“冬至逢壬才数九”,数九有啥讲究,今年春节是“几九”,会冷吗? 冬至交九现在在几九

冬至就是交九吗 冬至不是交九。交九就是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扩展资料:冬至由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冬至节,来由于节气特点“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所以古人将冬至视为吉日,在冬至祭祀神灵和祖先,形成节日风俗。汉代前未见冬至过节日风俗的文字记载,汉代是。

农村民谚“冬至交九,一九二里半,二九五里多”,是什么意思? 农村民谚“冬至交九,一九二里半,二九五里多”是什么意思?有关冬至的老话和俗语真的太多了,“冬至一阳生”“干冬湿年”“冬至滴一滴,夏至雨天明”等等,数不过来,而这些老话,除了总结一些生活、天气的规律,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指导农业生产。这句“冬至交九,一九二里半,二九五里多”,也是告诉劳动人民,随着冬至开始,这下地干活的时间,也在慢慢变化。冬至交九我们都知道,冬至以后,就有了数九歌谣,全国老百姓都信这个,也不具备什么地域性,因为数九歌谣是符合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规律,从冬至这天开始,太阳照射我国地表的时间开始慢慢变长,地球吸热散热的时间差也到了最后阶段,一九开始持续降温,三九四九就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一九二里半,二九五里多这话说的就是冬至过后,白天的时间慢慢变长了,一九过后,太阳落山开始走,到天黑你还能行走二里半,到了二九以后,白天的时间继续增加,自二九以后,太晚落山后到天黑,你可以行走五里多。老话的意义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句老话似乎多此一举,没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城里,夜晚灯火通明,比白天还热闹,天黑一点影响也没有。但对于农村来说,这句老话到了今天,都还具有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拿咱们村来说,家里。

#冬至#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