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沧浪诗话虚词 这几首近体诗的水平如何?

2020-10-12知识7

古体诗发展轨迹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因此也没有用文字写的诗,而只有在口头上唱的歌谣。但往往这些歌谣只是靠口耳相传,没文字纪录,所以有些歌谣就因此而失传了。《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这样的记载∶昔氏春秋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记述了先民歌舞的情形。操牛尾」是歌舞时手里拿着牛尾,「投足」是踏脚,一种舞蹈动作。可惜这「八阕」歌词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已经不知其详了。有了文字以后,流传于口头的歌谣便被记录下来,而成为诗。这里我们把诗的发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一)《诗经》(二)《楚辞》(三)两汉诗(四)魏晋南北诗(五)唐诗(六)宋诗(七)宋代之后.(一)《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前一一二二年至前五七零年)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它被列入儒家经典之前称「诗」或「诗三百」。在汉代之后,才称为《诗经》。《诗经》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古人根据音乐性质把《诗经》的题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有诗歌三百零五篇。《风》是带有各种地方色彩的民歌。一共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十五个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幽的民歌。其时代,少部分。

沧浪诗话虚词 这几首近体诗的水平如何?

问题:格律诗的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前言格律诗的对仗是基本规则之一。以八句的律诗来说,有的诗四联都对仗,有三联对联,标准是中间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有些特殊的格律诗,对仗会有特别的状况:只有一联对仗、完全不对仗,首联对仗而中间联不对仗的现象。而每一联的对仗中,也会有一些儿要求,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一、对联的基本要求1、平仄相对,与平仄不拘格律诗有四种句式,仄收两种作为上联,平收两种作为下联。形成两种对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框内平仄都可以,除此以外,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另外,还有三仄尾、锦鲤翻波、救孤平、拗句救拗等对仗方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相信吗?十分钟让您看懂格律诗怎么救拗》,这里就不展开说了。2、结构相对例如上联是2221,下联也是2221,可参看杜甫《秋兴八首》颔联: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颈联两句是2212: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杜甫很注意颔联与颈联的变化,结构特意。

沧浪诗话虚词 这几首近体诗的水平如何?

学写近体诗应该先学写律诗还是先学绝句? 应该先学绝句,相对于律诗,绝句少了“对仗”这一要求,相对简单。

沧浪诗话虚词 这几首近体诗的水平如何?

崔颖 《黄鹤楼》的赏析和写作背景,急!! 1、感知《黄鹤楼》黄鹤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高中语文怎样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 语文很差,面对高考模拟题古诗鉴赏和文言文翻译无从下手 学习方法加应考技巧,希望有所帮助。【诗歌鉴赏】 这一块关键就是套路和积累了。意象什么的最好自己平时多积累,抄。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黛玉就此进行了一番诗论,她是怎样说的?同意她的观点吗? 黛玉提倡写诗不拘格律,表意为先,于旧体诗创作自然极有见地。新体诗诞生后,长江后浪推前浪,旧体诗的生命力日渐枯竭,她的论点已经失去了意义。

#诗歌#读书#平仄#林黛玉#诗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