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今年天气异常?大家注意到了吗,为什么? 胡永云 北京大学

2020-10-12知识9

近年冬季气温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近44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前者的年气候倾向率为后者的2倍;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表现为冬季增温最强,春季次之,秋季最弱;

大气科学领域有哪些高屋建瓴的经典著作可以帮助本科生拓宽学科视野?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队伍 中心人员组成以兼职为主,兼职人员来自北京大学院系相关学科教师,并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专职研究人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为顾问,指导中心的学术发展方向;中心将与世界上其它著名海洋研究学术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与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定期联络机制;中心将聘请国内外海洋研究专家作为客座研究人员。研究人员陈永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地球物理学、全球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方岱宁: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工程结构与舰船装备监测与安全保障关平: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储集、环境变迁、以及工程地质等方面的研究何涛: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1)跟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性质,海底构造,海底表面热流和低温热液,传统地震信号处理,DTAGS(Deep Towed Acoustic and Geophysical System)信号处理等。(2)跟油气勘探相关的地震岩石物理和测井解释等方面的研究。(3)地质问题的。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召开首届学术年会 不同学科背景的校内专家报告了近年来各自与海洋相关研究的进展,十八个精彩的报告分别涉及现代海上观测和测试、过去海洋的历史、数值模拟、实验室培养实验、海岸带开发以及海岛权益等诸多方面,展示了北大海洋研究的最新成果。来自地空学院的陈永顺教授介绍了我国在西南印度洋进行的首次大洋海底地震仪台阵探测实验的结果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何涛副教授作了海底热液热传递和流体特性的报告;李江海教授的研究小组通过对青海德尔尼铜矿床的研究揭示了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硫化物矿床的典型特征。物理学院胡永云教授报告了模拟太阳系外行星海洋环流对其气候的调节作用的最新结果;杨海军教授通过模型计算揭示了不同时空尺度海洋大气经向热量输送过程中海洋-大气之间的互补关系;韦骏特聘研究员报告的海气耦合模型为模拟海洋大陆的区域洋流变化及反馈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四位地球科学领域的老师报告了时间跨度极大的古海洋研究成果,来自城环学院的许云平特聘研究员利用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南冲绳海槽过去2700年以来海洋水温的变化;通过分析化石微壳体的元素特征,地空学院的黄宝琦副教授对四百二十万年以来西太平洋底层水性质变化进行研究;刘建波副。

#副热带高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