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共建产学研,助力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融合

2020-10-12新闻12

2020年10月11日-12日,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顺利召开。大会以“大数据与百年党建经验及规律研究”为主题,邀请了诸多国内知名高校、出版机构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哲学社会科学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会,共同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党建研究创新发展问题。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应用场景持续向各行业领域深入发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党建领域,从海量数据文本中挖据有价值的信息并成为知识已变成现实。在11日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针对大数据方法的百年党建经验和规律研究、大数据方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研究、大数据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研究、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问题研究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在研讨会上,李文清副教授和杨莉芸副教授的中国共产党百年作风建设主题介绍成为亮点。据李文清副教授介绍,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运用大数据方法分析仍存在许多技术障碍,简化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显得尤其重要。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对交叉学科研究以及产学研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舆情研究中心的专业领域优势、计算机学院的网络智能学科优势、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以及码有引力(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的文本大数据行业应用优势,历经三年时间,研发出“智分析”文本大数据挖掘软件,极大简化了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的使用方法。

刘洪涛:专业内细分领域的交叉与文理交叉同等重要

共建产学研,助力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融合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刘洪涛副教授认为,交叉学科的研究不仅仅包括文理的交叉,也包括同学科不同细分专业的交叉,通过将网络智能技术融入自然语言处理的主题模型,提升了文本大数据主题挖掘效果,进一步增强了结果的可解释性。

黄永洪:文本大数据技术有助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共建产学研,助力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融合

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黄永洪高级工程师,认为文本大数据挖掘是人工智能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文本大数据中挖掘并形成知识,能够形成成果积累,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持续深入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在科研上获得重大突破。

李文清:文本大数据挖掘应人工+智能

共建产学研,助力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融合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文清副教授,认为文本大数据挖掘技术目前仍不够成熟,仍然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领域知识,人工形成一些高质量语料库来提升大数据分析质量。

谭丙章:文本可视化分析降低大数据技术应用难度

共建产学研,助力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融合

码有引力(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谭丙章,认为文本可视化分析能够降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难度,使得人文科学研究者在面对大数据方法时不会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

#行业互联网#大数据#文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