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伊通大孤山火山群特征 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10-12知识38

伊通古火山群的地质科研 中外地质学家青睐的伊通古火山群,以其天公巧成的北斗七星状和每座孤峰的特有风姿在东北大地上构成了一幅奇特的自然景观。它神奇的天然风姿和独具的地质特性为国内乃至世界罕见。火山群坐落正东北-罗北地区依兰地堑盆地平原上,它是在二千万年以前地壳变迁形成的,素有七星落地之称。火山群主体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东尖山、西尖山、马鞍山和大孤山等七座孤峰组成,错落排列成长勺形,恰似太空中的北斗七星。诸峰中有的秀曼玲珑:有的险峻挺拔,有的则怪石嶙峋、造形奇特,呈现群山争雄的胜景。一九八四年以来,美国怀俄明州和加拿大的地质考察团及国内的地质专家、学者远涉重洋,慕名而来。据考证,集地质地貌景观、地震区域性稳定和新构造运动等特性于一身的伊通古火山群,是难得的地质科研、教学基地和尚待开发的火山公园。建设国家地质公园是时代发展、保护自然遗产的客观要求.四平山门-伊通一带分布着的十数座流纹岩柱状节理火山锥和玄武岩柱状节理火山锥,辅以燕国古城遗址、努尔哈赤起兵和慈禧祖籍地、解放战争四战四平战绩地等人文景观和其他自然景观,以及各类保护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使本区具备了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

伊通大孤山火山群特征 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地方吧 哇,居然有询问我家乡的问题,真高兴~非专业人士,仅以当地人的角度说两句吧,当地比较著名的有七座山,分别是,。

伊通大孤山火山群特征 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伊通火山群的保护区自然 地形地貌伊通火山群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的中南部,伊通县城西部和西北部一带,地处于东经124o50′至126o22′,北纬43o14′至43o35′处,长春市、公主岭市,伊通县三市县的地域内。该保护区东面与伊通县的县城和伊丹镇相接,南面与伊通县甲山乡、爱民乡接壤、西部和北部分别与公主岭、长春两市毗连。保护区边界距省会长春约四十至七十公里,距伊通县城约八至五十公里左右。该保护区离四平、辽源等市,只有几十公里。火山群和各市县及区内各火山窍丘之间,都有较好的道路或公路相联,可通行汽车,交通非常便利。伊通火山自然保护区处于松辽平原东缘辽吉山地丘陵区的伊舒盆地中。火山群分布地区地形开阔且平坦,火山单体在盆地平地中拔起,沿北东方向零星地呈队列对应分布。其单体面积大小不一,大者达四平方公里左右,小者在零点零零贰伍平方公里上下。一般海拔高度为230~430米,相对高差在150米以下。火山单体间距各自不等,在十至几十公里之间。其单体形态多为窍丘状或锥状,山顶多较园滑、山坡较缓,冲沟不甚发育,部分山丘人工采石破坏强烈。水文伊通火山群各火山中,没有常年地表流水,在火山群分布区内可见有三条河流:即伊通河、大孤山河和小孤山河。三条。

伊通大孤山火山群特征 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伊通火山群的保护区资源 ①山水风景资源:伊通火山群玄武岩岩浆形成的特殊的火山穹丘,具有一般玄武岩火山通常所不具备的特点。虽然它既无明显熔岩流和熔岩被,也没有一系列火山口、火山瀑布、火山湖等地质地貌特征,但它却有大自然所赋于的许多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景观,它有类似于美国怀亥俄明州世界号称为“魔鬼之塔”火山的岩石柱状节理一一西尖山柱状节理性,和独具一格产状复杂多变的莫里青山、大孤山等地的节理形态和“孔雀开屏”、“鹰嘴崖”、“芦笙崖”、“塔林”、“石孔雀”、“孔雀蛋”等难得的自然景观,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火山山水风景精雕细刻的绚丽画卷,一座座火山天然博物馆,为四海游人所鉴赏。②火山冰雪风光资源:伊通火山群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伊通火山山水在北国千里冰封的冬季,冰雪覆盖的火山群体象颗颗宝珠镶嵌在银装束裹的伊舒盆地中,使人产生种种联想和幻感。伊通火山群远离工业发达的城市,空气纯净、皑皑白雪的北国风光是人们泳浴大自然冬景,游乐、休息、度假的自然风景区。挖掘伊通火山群这种特殊的冰雪风光的潜在资源,一定会具有更魅人的奇趣和良好的效益。①文物、古迹资源:伊通火山群分布区和附近的伊通县境内,保存和残留了很多文物古迹,其中有东尖山下唐代的高。

伊通火山群的景区特点 火山群是属自然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以缓慢的“挤牙膏”式即“侵出”为特征形成的熔岩穹丘,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确认为“伊通型”而独步世界的火山之林。火山穹丘均由碱性橄榄玄武岩组成。拔地而起,弧峰耸立,对应展布,遥相呼应分布于松辽大地。型如大厦,似如马鞍,恰如元宝,形似莲花,或如鲲鹏展翅,或如兵阵成城,或如青牛望月,或如金龟望日。火山群中的大孤山、小孤山、东西尖山等七座火山穹丘呈北斗星状排列,使“七星落地”的神话传说享誉民间。穹丘的柱状碱性橄榄玄武岩,或裸露地表,或深藏土下。裸露者,姿态千奇百怪,变幻无穷。西尖山的擎天柱,只有美国怀亥俄明州的“魔鬼之塔”可与之媲美;大孤山的石林,比桂林石林有过之而无不及;横头山的众志成城景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莫里青山的鹰嘴崖,显天地造化之神奇。“二郎担山”的神话,使东、西尖山成为天地造物科幻故事的主角,“狐仙治病”的传说,把人与动物及自然和谐关系抒发得酣畅淋漓。

伊通火山群的地理环境 伊通火山群保护区地形平坦开阔,一座座火山拔地而起,呈北东—南西向对应分布。年均温4.6℃,无霜期140天;年降水量464-835毫米。保护区建设发展位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

伊通火山群的火山组成 伊通火山群区域地层岩性包括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的沉积岩、变质岩及岩浆岩。其中古生界岩层主要分布在外围山地和隆起带,中生界则分布于断陷盆地边缘和外围地区,新生界主要分布于断陷盆地内。火山群形成于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至上新世,是世界上少见的基性玄武岩“侵出式”为代表的独特的“伊通式”火山成因机制。火山群由16座火山锥组成,主要有东尖山、西尖山、大孤山、小孤山、莫里青山、马鞍山、横头山等7座,当地群众称之“七星落地”。它们是北东向沿依兰—依通地堑呈两列分布。火山个体面积大小不一,大的4平方公里,小的仅0.0025平方公里,一般海拔230-430米。个体的形态多呈弯丘状或锥状,山顶圆滑,山坡较缓,冲沟不发育。火山群中西尖山、莫里青山、大孤山的山体由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石柱构成,石柱截面呈五边形或六边形,直径30-50cm,相对高差79米,但因被土石掩盖,可见柱体只有30米。莫里青山节理较细,组合形态多变,有的像石阶、有的像鹰嘴、有的像虎口、有的像孔雀开屏、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很有观赏价值。大多数山头岩石裸露,中下部生长有灌丛或次生林。区内火山群对研究火山学、地球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大地构造等有一定的科学。

#伊通#地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