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垂青天文学 失去霍金的宇宙并不失色

2020-10-12新闻14

【欧洲时报网】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揭晓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名单,奖项再次“花落”天体物理学。三位获奖者分别是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黑洞。

英德美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据诺贝尔官网介绍,罗杰·彭罗斯于1931年出生于英国科尔切斯特,他因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可靠预测而获奖。

莱因哈德·根泽尔于1952年出生于德国巴特洪堡,安德里亚·格兹于196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这两位科学家发现了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而获奖。

诺奖官网称,他们三人的开创性发现,为研究超大质量致密天体开辟了新天地,并将激发未来的科学研究。据介绍,三位科学家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60万人民币)的奖金。

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垂青天文学 失去霍金的宇宙并不失色

10月6日,诺贝尔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物理学奖获奖者信息。(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根策尔6日获悉后接受了德国《法汇报》采访表示,“这很棒,对我的团队也是非常棒的消息,他们已经和我一起从事这项研究三十年了。”默克尔当天通过发言人在推特发文向根策尔表示祝贺:“这是对您从事黑洞研究所作出开创性贡献莫大的认可,衷心祝贺赖因哈德·根策尔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样也要祝贺安德里亚·格兹和罗杰·彭罗斯”。

物理学领域女性科学家崭露头角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史上第四位获奖的女性得主。

综合中新社、上海文汇网报道,自1901年首次颁奖至今,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共颁发过114次,共有215名科学家获得过该奖项。在此之前,仅有3名女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玛丽·居里外,另两人分别是1963年因原子核研究获奖的玛丽亚·格佩特—梅耶,以及2018年因在激光物理学领域作出突破性贡献而获奖的唐娜·斯特里克兰。两年后,安德里亚·格兹再次捧杯,可见在物理学领域,一批优秀女科学家正崭露头角。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景益鹏认为,这与近年来科学界出台的一些扶持女性科研人员的政策有一定关联。比如,大学和研究所的入职,都会有一些硬性指标,要求保证一定的女性比例,鼓励更多女性参与科学研究。

安德烈娅·盖兹在得知自己得奖消息后表示,很高兴能够得奖,她希望以此激励更多年轻女性能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只要你对科学有热情,就可以成就更多的事。”

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垂青天文学 失去霍金的宇宙并不失色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图片来源:新华社)

诺奖为何连年垂青天文学?

今年是天文学连续第二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黑洞的理论预言与发现是宇宙学领域的重大进步,应该在很久之前就获诺奖,但一直迟迟未得,是业界很大的遗憾。

不过,黑洞获奖张双南还是比较意外,“因为最近几年天体物理学领域获诺奖太多了”!而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蔡荣根看来,这意味着宇宙学天体物理是未来重大科学发现的温床,会越来越多的宇宙的奥秘涌现出来,比如说暗物质到底什么,宇宙早期引力波的产生又会给揭示历史演化提供怎样的独特信号,这些都是诺贝尔奖级的工作。

专家指出,天文学领域其实有很多值得获奖的人物,例如利用X射线望远镜数据绘制首份宇宙全天空图像的俄罗斯科学家Rashid Sunyaev教授和发现巨大黑洞存在观测证据的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外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Reinhard Genzel等。

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垂青天文学 失去霍金的宇宙并不失色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专家解读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成就。(图片来源:新华社)

特别之年 物理学用科学照亮“黑暗”

疫情阴影未散,解决“新冠之谜”已成科学界一大关切,今年的“诺奖周”也因此格外受到关注。

中新网报道,不少诺奖得主也不负众望走到台前,挺身应战;许多获奖研究经反复论证实践,也在“抗疫战场”释放能量。

4月,俄罗斯科学家亚历山大·丘恰林运用了一项曾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首创了一项新冠治疗法,为早期诊断等方面提供重要帮助。

而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现的X射线、1952年得主发展出的用于核磁精密测量新方法、1986年得主发明的世界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更是助力人们在追寻答案的路上走得更远。

与此同时,曾经的物理学奖得主,也在疫情期间各自忙碌着。

自加拿大疫情暴发,2015年物理学奖得主亚瑟·麦克唐纳就与同事忙开了,他们想生产精简、易于制造的医院呼吸机。此前,意大利设计出了一种呼吸机,经优化可大量生产,而他们计划修改该设计,以确保所有零件和材料,都可在加拿大轻易获得。

2010年物理学奖得主科斯提亚·诺沃肖洛夫也曾表示,正在研究智能抗病毒涂层,该种涂层将能“智能地”杀死吸附在表面的病毒。

眼下,关于新冠病毒,人类依然有很多谜题亟待破解。但科学永无止境,隧道的尽头仍有光在闪耀。

(编辑:李璟桐)

#诺贝尔奖#宇宙#得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