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们认为父母可以给我们想要的一切,无论是好吃的,好穿的,还是好玩的,都会想到父母。
但当父母老去的那一刻,我们会发现,当初父母给我们所有的好,我们都用在了孩子身上,而老人也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更怕招来子女的嫌弃。
老人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也是基于子女愿意孝顺老人,本文故事来源于网友徐阿姨的真实经历。
我今年七十岁,自从三年前老伴离世之后,我就辗转在一儿一女的家里,不偏不倚,一家住半年。
本来我自己过也没什么,只是我有高血压和轻微的脑梗,儿女不放心,怕我一个人住有点什么事,不能及时照顾到,所以非要去他们家住。
虽然目前自己不会给儿女增添麻烦和负担,还能帮他们带孩子,处理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儿媳和女婿也口口声声让我当成自己的家,别见外,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始终觉得不自在。
说起来,在儿媳生孩子那年,我已经做好了照顾月子的准备,可是儿媳一再坚持要自己的母亲过来照顾。
我还以为是我这个婆婆哪里做得不够好,让儿媳有了想法。
过后才知道,儿媳安排自己的亲妈过来,是怕和我闹别扭,到时候不好处理。
不过亲家母因为身体欠佳,不适合过来照顾,于是我把老伴留在了家里,自己搬了过去。
起初儿媳对我还算客气,只是她为人有点娇气和强势,什么事都要顺着她的心思去办,为了儿子和大孙子,我虽然照做,但心里却不怎么痛快。
儿媳出了月子,按说我该回家歇歇了,不过想到要是让她一个人带孩子,手忙脚乱不说,没准连口像样的饭菜都吃不上,又于心不忍。
儿媳也没了非自己母亲不可的脾气,一再挽留,还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
就这样,我彻底留在了儿子家,帮着带孙子,照顾他们的生活,那年我才五十多岁。
都说儿媳再念婆婆的好,也架不住两代人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差异,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生活上,照顾孙子的问题上,儿媳没少和我发生争执,但总体来说还过得下去,只是越来越不受儿子和儿媳的重视。
直到孙子上了小学,除了家务,基本没什么让自己操心的,我觉得,是时候该回去了。
儿子主张把老伴接过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将来也好为我们养老。
哪有老人不愿意和儿孙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的,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要过,还是要考虑到儿媳的感受,所以我坚决推辞了。
在这之后的几年,我和老伴倒也过得清闲,没事还能到处走走,逢年过节的时候,儿女都会带孩子回来,一家团圆,其乐融融。
如今老伴不在了,我住进了儿子家,不得不重新面对婆媳问题。
为了不让儿子为难,只要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帮着洗洗涮涮,做做晚饭,不然心里总会不安。
平时出去,顶多是在家附近的公园和超市遛弯,再不就是和小区里的老人聊聊天,从来不敢远走,怕给孩子添麻烦。
庆幸的是,儿媳不再像以前那样酸脸,爱发脾气,知道我睡眠不好,特意给我换了床垫,枕头,还买了不少按摩的仪器,对我还算周到。
像我这个年纪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十有八九都是讨论子女的。
其中有一位老姐姐,和我的情况差不多,她调侃自己像个不招人待见的小动物,挨家住,时间久了,都嫌烦。
“人老了,跟子女住也是没办法”,这样的话听起来不免让人心里发酸。
在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是我们人人熟知的,生养子女,教育成人,不光是为了延续生命,传宗接代,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晚年的时候,能有个依靠。
只是儿女们为了生活,整日奔波于工作,就算把老人接到了身边,也难以像父母对孩子那么上心。
就拿我来说,风里雨里一辈子,钱都花在了儿女身上,还要注意一碗水端平,不让其中一个吃亏。
从儿子的彩礼,到女儿的嫁妆,都得拿捏得当,但从来没认真想过,自己老了的那一天要怎么过。
孔雀心语:
实际上,这就是大多数家庭的现状,父母存了一辈子的积蓄留给了子女,到了养老的时候,子女再行反哺之恩。
要是子女孝顺,老人还可以安度晚年,倘若子女薄情寡义,再怎么样都会落个老无所依。
有人说,所谓父母与子女的缘分,不过就是从父母带着子女一路前行,到目送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直到站在原地,看着子女的身影模糊不见,似乎在表达:以后的路我自己走。
说到底,无论子女多大年纪,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始终都是父母心头的牵挂。
有的老人宁可自己住,也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除了不自在以外,更多的就是担心给子女的家庭带去矛盾和麻烦。
如果不得不住在一起,生而为人,我们要明白老人的苦衷,要让他们的晚年过得舒心。
无论如何,父母无怨无悔地陪我们长大,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地陪他们变老,陪伴是一种责任,而且是要落在实处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