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福建邵武:回归乡贤爱上“种田”

2020-07-21新闻5

寂静的村庄重新“沸腾”起来、边远山乡吹来“数字”新风、山垄间的田块成了“香饽饽”……在闽北邵武,出现了一个“有趣”又令人惊喜的现象:当地许多外出创业的乡贤,纷纷回归家乡“种田”。这里所说的种田,不是传统的刀耕火种、小农经济,而是运用先进理念模式的现代农业产业。

据邵武市“回归办”统计,从2017年至今,邵武市累计引进的近百个回归项目中,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类项目占比近6成。放眼全市,在市委市政府出台“培育新理念,打造回归经济升级版”工作思路的引领推动下,乡贤热衷回归“种田”,已逐渐成为一种“邵武现象”。

好生态“赋能”农业供给侧改革

夏日炎炎,在边远的邵武市桂林乡惠林村,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一片田园工地中,搬运木头、砖块,下田锄草、护苗,挥汗如雨,干起活来和农民一样娴熟。他叫吴贵勋,是厦门吉宝原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是在惠林村土生土长并从这里走出去的乡贤。

吴贵勋于2019年返回家乡惠林,准备在这里流转上千亩土地,打造集生态种养、田园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基地。他和团队在这里种植了药用小黄姜、艾叶、黑芝麻、水稻等无转基因、无激素、无塑化剂、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的“六无”生态农作物,除了供应邵武的康养基地使用,还将成为集团公司健康养生产品的原料基地。

吴贵勋告诉记者,普通生姜的市场价每斤只有5到6元,他们在原生态环境下种植出来的高品质生姜,虽然价格翻了数倍,因为品质极佳,却备受消费者推崇和青睐。

吴贵勋说,选择回家乡开创康养事业,正是看中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的泥土,闻起来是香的,空气是甜的!”与吴贵勋一样,当地还有许多回归从事农业产业的乡贤,他们普遍看好良好生态造就的优质农产品,并认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新技术“加持”生产变革

好生态“赋能”,聚焦的是产品品质,新兴技术的“加持”,改变的则是生产方式、运作模式,极大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桂林乡海拔1200多米的殳山茶业有限公司,回归乡贤、公司负责人陈应能正在办公室里,通过区块链技术监测茶山基地的温度、湿度、土壤等各项数据。这些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成为无法更改的区块链数据。

“好生态种出的好产品,如何通过可验证、可追溯,最终得到市场的认可,十分关键!”陈应能介绍说,引进区块链技术后,客户通过区块链技术平台,既可以查看验证种植基地的真实情况,又可以追溯每一款产品的原生态“基因”。正因如此,陈应能的高山生态茶,卖价翻了一倍多。

同样山清水秀的大竹镇和大埠岗镇,过去并没有种植樱花的传统。福州商会的黄勇军,放弃国外定居计划,举家迁回大竹洋坑,扎根田野,种植了数千亩的各种樱花苗木,建设“樱花”产业园。通过探索互联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模式,黄勇军打造了大竹“樱之云”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和大埠岗“天苗樱花园”2个3A级景区,成为邵武全域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同时,创新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开发“苗木宝”、“苗客”APP,首创共享体验式苗木种植,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的苗木销售平台。

多重效应“助燃”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还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回归乡贤作为一种特殊的主体,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极具示范性、凝聚力,将起到‘助燃剂’的重要作用。”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武市委书记何光松介绍说。

一位乡贤改变一个乡村的现象,在邵武并不少见。乡贤带回的雄厚资本,以及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而对他们本人,能“衣锦还乡”,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巫山村,一个地处邵武、泰宁、建宁、黎川两省四县交界处的小山村。前些年,人口外流,土地抛荒,房屋破旧,仅剩几位留守老人,小村庄面临封村还林的窘境。几年前,乡贤熊长华依托家乡的原生态环境,回归创办了云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把“点草成金”的技术与村民们分享,带领在家农户,田里种着锦绣黄桃,林下套种华重楼、多花黄精等药材。几年下来,巫山已成为业界小有名气的“华重楼之乡”,这个濒临消失的寂静村庄,重新焕发出活力,高山云雾茶“乘势而上”,锦绣黄桃卖入北上广,13味中草药落地结果……

乡村振兴号角亮,乡贤回归正当时。近年来,邵武全力实施绿色产业集聚行动,统筹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作为闽北最早大力推动回归经济的县市之一,邵武市已连续多年举办回归论坛、评选回归之星,精心做好“引、联、育”的文章。

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邵武,为乡贤回归和高品质农业项目的落户,创造了多重利好因素。当越来越多的回归乡贤和村民,一起爱上“种田”,乡村振兴便指日可待。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建进 通讯员何兴明刘建飞)

#乡贤#邵武#邵武市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