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每一场意外或灾难都蕴含着一个潜在的救赎

2020-10-13新闻5

原标题:每一场意外或灾难都蕴含着一个潜在的救赎

每一场意外或灾难都蕴含着一个潜在的救赎

作者 | 埃克哈特·托利

转自 |Now 归心之旅

图片 | 网络

01

当你在一片未曾被人类足迹侵扰过的森林中漫步时,你会发现周遭丰富多彩的生命,它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然而,除了这些勃勃的生机,你还会看到倒下的大树、颓坏的树桩、腐烂的树叶,以及步履所及的一切衰败。环顾四周,你都会在发现生命的同时也会目睹死亡。

上前一步,仔细观擦,你会发现这些正在分解中的树枝与腐烂的树叶,不仅牺牲自己来孕育新的生命,它们本身也充满了五彩的生机。你看,微生物们在忙着工作,分子们也在重组。所以,这个世界没有死亡,有的只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蜕变。你从中会悟出些什么呢?

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因为生命没有对立面。死亡与诞生相对,而生命是永无止歇的。

古代圣人们早已发现人类如梦如幻的存在本质,那就是:看似如此稳固而真实的世界,分分秒秒却在飞逝着,随时都可能烟消云散。

死亡临近,宛如梦幻一般的生命即将终结。可是即使在梦境中,也必然有一个本质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产生梦境的意识,否则,那个梦便不可能萌发。

究竟是我们的肉体创造了意识,还是意识创造了肉体的梦境,亦或创造了别人的梦境?

每一场意外或灾难都蕴含着一个潜在的救赎

02

你当然会死亡,但死亡对你来说也只是大脑中的一个概念而已,直至你第一次「亲身体验」死亡:也许是你或者你身边的人身患重病,或者发生意外,也许是你心爱的人离开人世,死亡光临你的生活,让你知觉自己终有一死。

大多数人都会万般恐惧地逃避死亡。除非你毫不退缩、勇于面对,知晓你的身体正在消亡,随时都会灰飞烟灭,否则你生理的我和心理的我都可能产生对于死亡的抗拒。当你了解并接受生命的无常,你的内心定会升腾起一种奇异的平和感。

直面死亡,你的意识就可能从对形相(Form)的认同中解脱出来。某些佛教派别的僧人需要定期在停尸间打坐、冥想,就是这个道理。

西方文化至今还广泛地抵制死亡,甚至老人也不愿谈及或想到死亡,尸体更被远远地隐藏起来。抵制地位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会走向肤浅与浅薄,变得只在意事物的外在形式。抵制死亡,生命便失去深度。人生将失去一个可能性,一个知道我们抛开姓名和肉身之外,真正是谁的可能性,失去了一个了解至高无上维度的可能性。因为,死亡就是通往那个维度的大门。不知死,焉知生?

03

如果你能学会接受,甚至欢迎生活中种种终结的到来,你会发现自己最初因为某些事情的终结而产生的无所适从的空虚感,已经转成了内心广阔而深沉的平和感。

当你学会每天以这种方式体验结束、体验“死亡”,你便向“生命”张开了双臂。

04

多数人觉得他们的身份和自我感觉无比珍贵、难以舍弃,所以,他们才会惧怕死亡。

“我”将不再存在,这个想法难以想象、恐怖异常。其实,你只是将“我”和你的姓名、躯体、身份,以及与它相关的故事混为一谈了。那个“我”只是意识场中一个短暂的外在形式而已。

如果你深深认同于你的外在形相(Form),你便无法认识到:真正珍贵的是你的本质,你心底最深处的我是(I AM),也就是意识本身。它永远不会消失。

每一场意外或灾难都蕴含着一个潜在的救赎

05

每一场意外或灾难都蕴含着一个潜在的救赎,而我们却经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突如其来的思维所带来的巨大震撼,会将你的意识从外在形相的认同中解脱出来。肉体死亡前几分钟,以及死亡的那一刻,你会体验到自己不再是这个肉身,而是摆脱了形相的意识。于是,恐惧无处安身,留下的只有平和与觉悟:一切安好啊,死亡不过是形相的消散。

06

死亡并非异常,并不像现代文明要你相信的那样痛苦不堪。其实,死亡是世界上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与它相对的“诞生”同样自然。当你坐在濒死之人身旁时,请提醒自己:死亡就是如此而已。

能够见证并陪伴一个人步入死亡,是一种神圣的行为,更是一个莫大的恩典。

陪伴濒死之人,不要对这个经历有任何抗拒,不要否认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不要否认你的感受。发觉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也许会让你感到无助、悲伤或者愤怒,但接受你的全部感受,更进一步,接受你什么也做不了的事实,完全接受它,你真的主宰不了死亡。

臣服于眼前经历的一切,臣服于你的感受,臣服于这个濒死之人可能会经历的任何痛苦与不适。你的臣服状态与随之而来的宁静,会极大地帮助那个走进死亡的人,使那个生死转换过程变得更容易一些。如果想说什么,就说些源于内在的宁静的话语吧,不过,此时说什么,也都是次要的了。

#救赎#蕴含着#灾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