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断陷盆地属于哪种变形构造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2020-10-13知识17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一)区域不整合划分长岭地区属于松辽盆地的一部分,各构造反射层特征与整个盆地相应层位的特征是一致的,说明本区同样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化期、坳陷期、萎缩期的构造发育阶段。通过本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编图,确定长岭断陷层T(0新生界底)、T3(登娄库组末)、沙河子组末)、T5(火石岭组前)为四个区域不整合构造面(图2-18),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登娄库组不同的地层充填与展布特征说明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构造活动期,导致上侏罗统火石岭组 营城组断陷盆地演化较为复杂(张枝焕、童亨茂等,2008)。图2-18 长岭断陷1470侧线剖面不同构造层和反射界面的分布特征(二)构造演化阶段通过控陷断裂的演化、各期断陷的几何形态、地层展布及火山岩识别与分布的综合分析,进行断陷的构造演化研究,确定:长岭断陷构造演化经历了两次裂陷旋回、一次大的坳陷和后期反转抬升及盆地萎缩期等构造演化阶段(图2-19)。火石岭—沙河子期断陷为第1裂陷期,之后运动停止,部分地区发生微小的反转抬升,形成区域性不整合。第2裂陷期即营城—登娄库断陷期,区域伸展方向与第1裂陷期有少量变化,营城组末进入断坳转换期,整个登娄库组时期为断坳过渡时期,地层沉积比较。

断陷盆地属于哪种变形构造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与大型变形构造相关的沉积盆地 (一)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盆地。它是Burchifel(1966)研究圣安德列斯走滑断层控制的死谷盆地时首次提出。此后在研究圣安德列斯断层和亚喀巴湾一死海裂谷系中建立了相应模式(图7-16)。拉分盆地几何特点:盆地形似菱形。盆地两侧长边为走滑断层,两短边为正断层。菱形断陷盆地从形态上分为“s”型和“z”型,左行左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为“s”型,右行右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z”型。拉分盆地的规模变化很大,大者长逾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小者长数百米宽仅数十米。根据世界上已查明的拉分盆地的长宽比统计,比值约为3。拉分盆地的演化:盆地是在两条雁列走滑断层或是在一组雁列走滑断层控制下发育形成的。一组雁列走滑断层控制下发育的拉分盆地,各盆地先单独发育再相互连接组成复合盆地。一个大型拉分盆地内部可能存在次级拉分盆地,形成盆中盆或堑中堑构造(图7-17)。次级地堑中又会发生断块隆起,从而构成堑中垒构造。拉分盆地一般窄而长,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宽度相对稳定,决定于两条边界走滑断层的间隔。初始长度决定于两条边界走滑断层的重叠距,但是随着走滑断层的持续滑动而不断增长。一般长宽比达3即停止发育。所以,决定。

断陷盆地属于哪种变形构造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构造变形改造阶段

断陷盆地属于哪种变形构造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盆地基本特征 (一)盆地性质黄海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前印支期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直到第四纪初1.70Ma才发生海侵,现代黄海开始形成,晚更新世末海平面上升至现代海岸线位置(杨子赓等,1996)。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黄海盆地位于东亚陆壳的东部边缘,跨越了中朝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和苏鲁造山带三个大地构造单元。根据前述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印支运动之前,黄海盆地分属中朝克拉通和和扬子克拉通,其构造演化属于中朝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构造演化阶段。印支运动使得中朝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发生碰撞,形成著名的大别-苏鲁造山带,中朝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拼合成一体。从侏罗、白垩纪开始,随着全球板块的裂解,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俯冲挤压,亚洲东部伸展作用增强,在拼合后的中朝克拉通、苏鲁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西部继续保持大型的坳陷型陆相盆地,东部地区则开始形成一系列NE、NNE向相互分隔的侏罗、白垩纪小型断陷。之后,伴随燕山期至古近纪期间的几次伸展与挤压的相互转换,亚洲东部的小型断陷盆地几经反转和消亡。从新近纪,渤海湾和黄海地区整体沉降,形成大型坳陷,才逐渐形成黄海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因此,黄海盆地的性质属于中新生代小型断陷。

 塔里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和盖层变形特征 近年来,随着对盆地周缘造山带发展演化的深入研究以及盆内油气勘查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塔里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时限、性质及影响范围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和重要进展(康玉柱,1986,1990,1992;陈发景等,1991,1994;王作勋等,1990;贾润胥等,1991;张先树等,1991;姜春发等,1992;童晓光,1992;张良臣等,1985;成守德等,1986)。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向:①将塔里木盆地构造运动与板缘的拉张、俯冲消减和碰撞闭合等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威尔逊旋回结合起来,因而可以对盆内构造运动和区域性不整合进行动力学成因解释;②某些构造运动可能与全球性海平面升降有关;③对盆地中主要构造运动的时限、性质及影响范围等有了更准确的解释。应该指出的是,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对各期构造运动在整个盆地的表现尚不十分清楚。我们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盆地编图成果,进一步阐述塔里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和盖层变形特征(表6-2)。6.2.1 塔里木运动(Z/Anz)相当于华南的晋宁运动,是元古宙晚期的一次重要构造运动,以震旦系与前震旦系之间的不整合为代表。这次运动可能与塔里木在晚元古代时的一次俯冲消减活动。

反转期构造分布与变形强度 与东北地区晚侏罗世—白垩纪盆地划分的东、中、西3个区对应,各区的构造反转特征有所不同。总体上,反转期构造变形强度呈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趋势。在东区,三江、鸡西、勃利、双鸭山等盆地发生整体反转,中生代末期的反转构造作用多形成较强烈的褶皱-冲断构造带(图4-73)。这些盆地的边界均未见到边缘相沉积,均为较细的相带与盆地边缘基底岩系呈断层接触,是中生代残留盆地。反转期形成的断裂多为断面南倾或南东东倾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同时伴随较强烈的褶皱作用,构造走向一般为近东西—北东东向。图4-73 三江-鸡西盆地地区构造纲要图在中区以松辽盆地为代表,松辽盆地反转期变形构造带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4个大的构造带:哈尔滨-梨树构造带、青冈-安达构造带、大庆-乾安构造带和克山-红岗构造带(图4-74)。盆地内反转期变形构造的走向均为北东向或北北东向,总体上变形强度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衰减。盆地东南部的哈尔滨—梨树构造带变形最强烈,以穿透断展褶皱型正反转构造为常见,还发育断弯褶皱型正反转构造、挤压褶皱、逆冲断层等,特别是还发育大型的走滑(或兼挤压)构造带。该带自哈尔滨至长春,依次形成朝阳沟-长春岭复式背斜、登娄库-伏龙泉背斜带、青山口-农安-杨大城子背斜带。

构造单元变形特征 昆南-羌塘缝合系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相对昆仑造山带较为简单,是以晚古生代及其以后的变形为主体。基底岩系出露零星,且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主要有元古宙角闪岩相变质的苦海岩群、布伦阔勒岩群、宁多岩群等。早古生代仅在木孜塔格北黑顶山及西端以推覆岩片形式零星残留。晚古生代沉积与南部阿尼玛卿及金沙江、澜沧江等华力西期多列洋盆存在成因联系。构造变形,经历了华力西、印支两期洋陆转换,燕山、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作用叠加改造。基底岩系及古生代构造变形,已在昆仑造山带中作过论述,本节仅涉及康西瓦-木孜塔格峰-阿尼玛卿山以南的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带和相关的地层体、沉积盆地变形特征论述。1.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带变形特征板块俯冲变形、碰撞变形和后期构造叠加变形所造成的构造混杂,包括有早期基底岩系残块、板块裂解初期的残片及弧盆建造的残迹。构造混杂带部分对蛇绿岩及边界断裂已有描述,本节概略叙述晚古生代构造混杂的主体构造型式。(1)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蛇绿构造混杂带混杂变形受阿尔金-库牙克-康西瓦断裂截切,该带在西昆仑苏巴什以西尖灭,仅在苏巴什以东残存(见图3-4)。混杂带在西昆仑向南逆冲推覆,相伴较宽缓褶皱及间隔性板劈理,。

1:万建造构造图中大型变形构造图层的编制 在编制的1:25万建造构造图和大地2113构造相图时,大型变形构造以5261单一图层形式独立表示4102,表示方法参照下面建议。(一)需要1653表达的内容1)大型变形构造的亚类及其主要特征,参照表7-1以及各项二级预测要素的描述2)大型变形构造相关沉积盆地,包括:与挤压型大型变形构造相关的压陷盆地;与拉张型大型变形构造相关的断陷盆地;与剪切型大型变形构造相关的拉分盆地。3)1级和2级构造单元的边界。4)大型变形构造的年代学资料。(二)表达方式大型变形构造的名称,以4个汉语拼音字母组合表示。大型变形构造的类型,以与逆断层、正断层和走滑断层相同的线型作为大型变形构造边界线表示。大型变形构造的亚类,以充填面元的花纹表示。大型变形构造的规模,只表示延伸长度和展布宽度,以面元表示。由于大型变形构造边界可以是封闭的,如热穹窿和变质核杂岩;也可以渐变过渡的,例如韧性剪切带;还可以是清楚的大型断裂,例如叠瓦褶皱带、构造破碎带等。为了区别于作为建造边界或相边界的线元,建议在1:25万建造构造图和大地构造相图上,大型变形构造边界不是断裂的,统一用点虚线,是断裂的,则以不同粗细的实线(视该断裂的规模和级别)表示。在后期堆积物下推测的大型变形构造,以其边界作为。

昌宁-孟连带2113处于西南“三江”构造带中5261的关键部位,区内4102地质构造复杂,在漫长的地质1653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强烈的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发育,地层缺失较多,对深入研究区内地质情况有一定难度。晚古生代裂谷活动剧烈,持续时间长,再加上后期构造变形,更加剧了区内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图1-12)。图1-12 昌宁-孟连带地质构造简图1—主要断裂;2—澜沧江深大断裂;3—次级断裂;4—北部构造域;5—中部构造域;6—南部构造域本文以南汀河断裂、木戛-南岭断裂为界,将昌宁-孟连带分为北、中、南三个构造域,分别加以论述。1.北部构造域南汀河断裂以北,至昌宁、柯街,包括柯街断裂的地区为北部构造域。该区的褶皱不发育,仅有一些小规模的褶皱,长度约5~10km,均表现在南段组的砂页岩中,大部分为形态较完整的背斜,背斜轴面倾向南西。断裂构造较为普遍,西部为著名的柯街断裂,东部为一弧形构造体系。柯街断裂经柯街西侧向南沿勐波罗河—湾甸坝—永康—崇岗一线呈南北向展布,南部与北东向的南汀河断裂相交,向北延出研究区,与澜沧江断裂相交,在研究区内长逾80km。在TM图像上,该断裂具非常清晰的线性构造特征,以明显的影纹差异几乎呈直线状显示。从。

#中国边界#第四纪#地层划分#韧性断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