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的为是什么意思

2020-10-13知识66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中的以什么意思大神们帮帮忙 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原句语序为:以何伐为 以:用,拿求采纳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的为是什么意思

是社稷之臣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是鲁国的臣2113属。是:代词,“5261这”的意思,这里4102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1653,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出自《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原文节选: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文: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孙氏权势日益增大。鲁哀公时,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政权。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报孔子,孔子即反对季氏伐颛同时对冉求子路进行批评教育。《季氏将伐颛臾》此文即是记录了这一对话。作品出处:《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的为是什么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文言文出自哪里? 这句文言2113文出自:《论语·季氏》篇的5261《季氏将伐颛臾》4102意思:他们不怕财1653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原文选段: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释义: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寡:指人口少。和无寡:上下和睦,人民都愿归附,就没有人口少的现象。盖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扩展资料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人物成就: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的为是什么意思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中的以什么意思

在文言文中“何以”是什么意思?例子有哪些? 在文言文中“何以”主要有1、用什么;怎么2、为什么;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这三个意思。何以[hé yǐ]用什么;怎么。《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

是社稷之臣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是鲁国的臣属。是:代词,“这”的意思,这里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如何翻译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氏,名求,字子有.

词语解释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意思2113是: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5261要讨伐它呢?注释:1、是:代词,这,指颛4102臾。2、社1653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3、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出自战国孔子及其弟子《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原文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哀公时,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政权。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报孔子。

词语解释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译文: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为,表疑问语气!

#儒家#季氏将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均#国学#孔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