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如何通过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黑穗病青稞药剂拌种方法

2020-10-13知识3

药剂拌种可以防治哪些小麦病虫害? 药剂拌种可以控制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蛴螬)、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腥乌粉、散乌穗、秆乌粉、纹枯)以及有昆虫传播的丛矮病和黄矮病等。防治小麦苗期白粉和纹枯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干拌;33%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药剂拌种可以控制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蛴螬)、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腥乌粉、散乌穗、秆乌粉、纹枯)以及有昆虫传播的丛矮病和黄矮病等。防治小麦苗期白粉和纹枯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干拌;33%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湿拌。防治小麦乌穗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拌种100千克。拌种时,先将药剂以少量水稀释,用喷雾器把药液喷到种子上,边喷边拌,堆闷5~6小时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的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0.2%举行拌种。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摊凉后即可播种。杀虫、杀菌剂混合拌种。对小麦乌穗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拌种的用药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举行,普通先将杀虫剂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

如何通过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黑穗病青稞药剂拌种方法

小麦黑穗病如何防治? 小麦黑穗病是小麦种植当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以点片为害为主,各户间各地块差异也很明显,轻发田病率在5%以下,重发田可达至10%或更高,致使小麦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小麦黑穗病有小麦腥黑穗病和小麦散黑穗病,两种病菌扩散和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种子带菌、土壤带菌、粪肥带菌。同时,播期过迟、土壤缺墒、播种太深出土时间拉长,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小麦田等,往往都会诱发小麦黑穗病发生。一,小麦黑穗病:①,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为腥黑粉真菌侵染而致,是一种幼苗侵染型病害,因而宜防难治,病菌在小麦芽鞘未出土前,不经过伤口,可经“胚芽鞘”侵染,植株主茎和分蘖穗都可以感病。当第一叶展开以后,就只能通过“伤口”才能侵入,所以后期侵入的菌丝,只能在后生的分蘖苗上发生黑穗。腥黑穗病菌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9~12℃,最低5℃,最高20℃,所以播种过迟、土壤缺墒、播种过深出土时间拉长,气温、地温低,会增加病菌侵染的机会,地下虫害为害严重的田块也是发病严重的诱因。②,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是由丝轴散黑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的胚部、或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来年的侵染源,散黑穗病以种子带菌为主,属单循环侵。

如何通过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黑穗病青稞药剂拌种方法

如何通过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药剂防治三唑酮、烯唑醇和三唑醇三种药剂是目前防治 效果较好的拌种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 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用25%羟镑宁拌种;用25%羟镑。

如何通过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黑穗病青稞药剂拌种方法

如何防治高粱黑穗病?

朱凤美的开发无机农药硫磺、红砒拌种防治黑穗病 30年代小麦秆黑穗病、腥黑穗、燕麦坚黑穗病在我国西北、西南部地区流行。西北各省群众原来多采用饮用酒拌种防治这些病害,但消耗粮食过多。西南各省一般采用温汤浸种,但缺乏温度计,温度无法掌握,推广不易。他从当时当地实际出发,开展硫磺、红砒等农药防治研究,在欧、美学者虽已经证明硫、砒有效,但无法实用于生产的情况下,他解决了不同土壤、湿度下,不同播种时期中的拌种最适药量,与稀释剂等一系列问题,并制订出这两种药物安全有效的种子处理规范化技术,在病区迅速推广。仅据绥远省(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统计,用硫磺代替饮用酒后,每年可节省谷子达300余万斤。同时,他利用不同融点的蜡质物,设计出一套简易温度计,使群众很容易掌握水温,解决了当时西南各地缺少温度计的实际困难,推进了温汤浸种的全面应用。他从实际出发,创制简单实用的仪具,不断探索简便易行的防治措施,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农资#玉米#多菌灵#小麦#三唑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