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变质岩区发育的主要构造形迹群特征 韧性变形带 构造岩分类

2020-10-14知识6

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动力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是在岩石圈不同深度范围内,各类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破裂、粉碎或塑性变形,有时还伴有重结晶的变质作用。一般地说,当变形以脆性变形为主时导致矿物岩石颗粒发生破裂或粉碎,以韧性变形为主时岩石矿物颗粒之间或在晶粒之内产生塑性行为和流动。动力变质岩是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引发较高的应变速率所产生的。在极端情况下岩石可以因瞬时高温发生熔融。发生动力变质的岩石,多半是已经固结的岩石,但是在洋底生成的部分固结的岩石,经构造变形也能产生动力变质岩。(一)动力变质岩一般特点动力变质岩具有下列一般特点,这些特点可作为识别断裂构造的标志:(1)产在断裂带、韧性剪切带、褶皱的翼部或其他形式的构造变形带内,所以又称为断层岩(fault rock)。常因应变局部化成带状分布。其宽度不等,从数毫米至数米,呈线状分布,但有时动力变质岩也具有区域性的规模。在大陆壳范围内、造山带根部和变质核杂岩内部是动力变质岩常见的构造部位;在大陆边缘地区常见区域规模的构造混杂岩;大洋板块的边缘、转换断层和扩张洋脊,则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动力变质岩的发育区。(2)由于与围岩的。

韧性剪切带内的构造岩 韧性剪切带内岩石由于强烈地韧性变形,使原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发生改变,形成一种与原岩特征明显不同的动力变质岩石,称为变质构造岩(杨振升等,2008)。对于韧性剪切带内构造岩的研究起始于糜棱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对于地壳中不同构造层次或不同变形环境下的韧性剪切带而言,其间构造岩的组构特征和变质矿物组合差异很大,糜棱岩的定义并不完全适合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构造岩。由此出现了变晶糜棱岩、变余糜棱岩、高温糜棱岩、糜棱片岩、糜棱片麻岩、构造片麻岩和构造片岩等许多不同术语,也出现了一些分类方案。杨振升等(2007)在此研究基础上,对这些分类方案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将韧性剪切带中变质构造岩分为构造片麻岩系列、构造片岩系列和糜棱岩系列(表10-2)。表10-2 变质构造岩分类表续表(据杨振升等,2008)(一)糜棱岩类型及其特征Lapworth(1885)最初用糜棱岩来描述苏格兰高地莫因断层中细粒薄纹层岩石—一种细粒的具强烈叶理化的岩石,是在脆性破碎和研磨作用下形成的。后来 Christie(1960)发现了莫因断层中的糜棱岩普遍发育重结晶现象,但没有打破糜棱岩为脆性变形产物的观点,认为是后构造重结晶所致。直到20世纪70。

岩石地层单位的种类 岩石地层单位包括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特殊岩石地层单位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3.4.1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Formal lithostratigraphic unit)符合本指南关于岩石地层划分和单位定义的规定,并按命名程序给予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等级与术语:群(Group)—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组的岩石组合或行将被划分为若干组的岩石序列。组(Formation)—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段(Member)—组内命名的岩石实体。层(Bed)—组内或段内所命名的独特岩层。3.4.1.1 群(Group)群是比组高一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群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或相关的具有共同岩性(或岩性组合)特征的组组合而成;有时也可能是一套尚未经深入研究,暂未分组,但一经详细研究后有可能被划分成若干组的岩石系列。必要时,群可以再分成几个亚群,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并具有共同岩性(岩性组合)特征的群组建成一个超群。群的单位层型,就是它所包容的各个组的单位层型。组不一定要合并为群,只有为了更有效地在大范围内进行对比研究,或为编制小比例尺图件的需要才并组为群。地层厚度大小和沉积时间间隔长短不是建群的理由。3.4.1.2 组(Formation)组是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用于地质填图、。

南岭地区贵金属成矿规律 一、贵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机理分析(一)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根据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方式、物质来源、控矿条件及矿床特征等,南岭地区金矿床及与金相关的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划分为10种主要成因类型:①与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②火山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⑤微细浸染型金矿床;⑥变质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⑦与表生作用有关的金矿床;⑧砂金矿床;⑨红土型金矿床;⑩铁帽型金矿床。(二)银矿床成因类型划分根据矿床成因分类原则,成矿作用及其成矿方式、物质来源、控矿条件及矿床特征等,南岭地区银矿床及与银相关的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划分为8种主要成因类型:斑岩型、接触交代型、高中温热液型、中低温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同生沉积型、沉积改造型、表生型等。(1)斑岩型矿床该类型矿床分布于赣南武夷山西坡岩背、凤凰岽、粤东莲花山、西岭等。围岩为侏罗纪火山岩及上古生界,成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斑岩,呈Sn、W-Cu、Pb、Zn-Ag矿化组合,矿体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上,似层状、透镜状,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常以伴生和含银矿床出现,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2)接触交代型矿床主要分布于赣南、湘南、粤北、粤中。

糜棱岩类有哪些? 糜棱岩(mylonite)发育于地壳较深的部位,系韧性变形作用使岩石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具有糜棱组构的岩石,糜棱岩是动力变质岩石中最主要的岩类之一。1981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

断裂带动力变质岩 这类动力变质作用出现于断裂带和韧性剪切带中,岩石一般呈线状分布,宽几厘米到数百米不等。岩石受强应力的影响发生各种变形,其特征既决定于应力的性质和强度,又决定于岩石的物性和温压条件及应变速率等因素。在地壳浅部低温压环境中以脆性变形为主,岩石不同程度碎裂乃至粉碎,并伴以碎裂流动。在较深部温压较高条件下,则表现为塑性变形,通过矿物晶内和晶界各种滑移及不同程度的恢复重结晶形成既表现破碎又强烈定向的各种构造现象。这些变形机制使得所成动力变质岩具有各种特征的宏观和显微结构。其中最典型者为碎裂结构和糜棱结构。①碎裂结构是指岩石脆性变形过程中分裂成大小不一的棱角状碎块,在它们之间是已碎成极细的基质,岩石中无定向构造。当变形作用加强时,岩石中碎块数量减少,它们分散在占优势的基质之间时,称之为碎斑结构。②糜棱结构是指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岩石碎成细粒的同时,由于各种滑移作用而强烈面理化,同时也伴有一些恢复重结晶作用,使岩石外观致密,具有流状构造。而少数残留的较粗碎块则成眼球状(图20-7a)。当恢复重结晶作用加强时,岩石中经动态结晶,出现许多细粒新生的片状云母等矿物,它们定向排列,外貌酷似“千枚岩”,称之。

 绿岩带金矿床类型和空间分布 绿岩带金矿床是以赋矿建造为标准划分的一类金矿类型,是指产在绿岩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在绿岩带形成、发展和改造的地壳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的一系列金矿床的总称。在绿岩带演化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金的成矿作用,但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明显的差别。绿岩带形成的初始阶段,即早期的火山-沉积作用阶段,大量金质从地幔深处随同超基性-基性火山作用一起喷出地表,形成原始的含金建造,局部的富集地段,为今后形成金矿床提供了一定的金的物质来源,其中较为重要的岩石组合为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岩、条带状铁建造、含碳质的泥质岩和某些安山质-长英质火山岩。绿岩带的形成阶段主要是指初始的火山-沉积岩沉积后,在随后的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下,主要是区域变质变形、同构造期和晚期的花岗质岩浆的侵入,形成花岗岩-绿岩带,而在构造岩浆活动的最晚阶段,受剪切带或断裂的控制,并伴随着线型的退变质作用,形成同构造晚期的脉状和细脉浸染状金矿床。在此以后,随着地壳的克拉通化,在随后的地壳演化过程中,由于内生和外生地质作用,使绿岩带发生不同程度的活化改造,形成构造期后的再生型或衍生型金矿床。因此多期成矿和不同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加,是绿岩带金矿床成矿的基本。

变质岩区发育的主要构造形迹群特征

1.动力变质岩一般特点动力变质岩具有下列一般特点,它们可作为识别断裂构造的标志。(1)产在断裂带及韧性剪切带中,呈线状分布,所以又称为断层岩(fault rock);(2)由于与围岩的差异风化,动力变质岩在地貌上常形成洼沟或陡墙;(3)具碎裂结构、糜棱结构,有或多或少的棱角状或眼球状碎斑或碎块;(4)动力变质带内岩性变化大,岩石面貌受原岩、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控制;(5)由于动力变质带是流体活动地带,所以常伴随有蚀变和矿化。2.动力变质岩类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变形实验的发展、金属物理学理论的引入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岩石学中的应用,人们对动力变质岩,尤其是糜棱岩的研究日趋深入,从而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分类方案。这些方案尽管各有不同,但均以结构构造特征作为分类标志。表21-1所示的分类方案,主要以Sibson(1977)分类方案为基础,根据是否固结、是否面理化以及基质性质、基质含量等特征进行分类,区分了碎裂岩系列和糜棱岩系列。同时,采纳了美国地质调查所(Higgins,1971)的作法,将未固结的和固结的脆性动力变质岩采用同样的基质含量标准划分,即构造角砾相当于松散的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相当于松散的碎裂岩,但把两者界限。

韧性剪切带类型 韧性剪切带是深部地壳中的一种断裂变形产物,按现代对断裂构造层次的概念,Sibson(1977)提出断层双层模式。Ramsay(1980)提出按地壳收缩和拉伸条件的两种不同的在盖层与基底中的剪切带关系的模型,这种观念是大家所熟知的。近十多年来对变质核杂岩的研究中,Lister和Davison(1989)提出大陆地壳拉伸条件下断层的多层结构模式等,在脆性域中变形形成角砾岩化、碎裂、地震滑移带,而在韧性域中可分为上部的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网状窄的韧性剪切带,在下部角闪岩相条件下出现透入性非共轴层流带。由此看来,关于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层次概念已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了。但对于下部地壳麻粒岩相条件韧性剪切带存在和典型特征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在我国对冀东太古宙高级变质区构造的系统的研究(张秋生和杨振升等,1988;李勤,杨振升等,1992)和内蒙古大青山高级变质岩中韧性剪切带研究(李树勋,于海峰等,1995),表明麻粒岩相条件同样有韧性剪切带的形成。随着对韧性剪切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在构造要素组合、运动学与动力学以及变形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因此,为了确定各种韧性剪切带在地壳演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剪切强度#岩石#地层划分#变质岩#剪切变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