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日本农业现状:耕地面积萎缩,北海道耕地广阔,饮食结构改变

2020-10-14新闻12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季风区,纬度适中,雨热同期,降水丰富,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历史的日本也基本上是农业社会,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农业占据了日本经济的主导地位。二战后,随着战争结束,社会日趋稳定,日本人口稳步增加,新开垦的耕地面积也有所增加,在1960年代曾达570万公顷,约合8550万亩。而如今日本从事农业就业人口在近年跌破了200万人,同时耕地面积也是年年在减少,如今日本的耕地面积仅为400万公顷,合6000万亩。

日本农业现状:耕地面积萎缩,北海道耕地广阔,饮食结构改变

日本农村耕地

在《韩国农业:耕地弃耕严重,仅大米可以自给》一文中提到,进入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韩国的农业经历衰退,耕地面积减少,弃耕严重,日本农业的遭遇和韩国类似,如今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23%,那么日本的农业生产现状怎么样呢?人均耕地约半亩,中南部弃耕严重,北海道保留耕地广阔

日本情况和韩国类似,但日本国土面积加大,加之火山灰土壤,农业生产应该维持的更好,由于农村人口老化,年年有弃耕减少趋势,已较90年代初减少20%,目前日本耕地面积约为6000万亩,人均和韩国一样也是半亩左右,那为什么日本的粮食自给率要比韩国稍低一些呢?

其实原因在于日本的耕地质量不如韩国,日本气候较好的中南部的大量农田早已经大量被工业减少和城市建设占,很多可耕的山谷、盆地的耕地被废弃,平原地区的耕地又大量转为商业用地。,距离大城市较近,即便住在农村的人口也多习惯了在城市谋生,农田弃耕严重,或前面提到的季节性弃耕。

日本农业现状:耕地面积萎缩,北海道耕地广阔,饮食结构改变

日本的丘陵地区的农田和农舍相间

但是日本有一个地方的耕地保存的较好,就是日本的“东北”——北海道,北海道虽然纬度较高,但地广人稀,土地平整,连片平原较多,和我国的东北平原十分相像。仅北海道一地,耕地面积就达到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逾七分之一,约合1800万亩,随着日本其他地区农田的废弃,北海道农田占日本现有耕地的比例越来越高,如今已达三分之一。不过面积虽广,可是纬度较高,每年仅能耕作一季,因此产能有限。现有耕地面积和我国湖南省相当,总产只有湖南的一半不到

上文提到,日本现有耕地面积6000万亩,年粮食产量1300万吨。日本耕地面积和我国的湖南接近,湖南耕地面积为5950万亩,年粮食产量为2975万吨,是日本的一倍多。原因上面已经提到,即抛荒休耕严重,北海道单季种植的农田占比较高。

日本农业现状:耕地面积萎缩,北海道耕地广阔,饮食结构改变

日本的小型农机

不过鉴于日本人口密集的中南三岛弃耕严重,如果复耕和恢复两季总值,日本的粮食产量完全有机会再提升两番的。一旦日本面临粮食问题的话,还是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农业潜力再提高一倍的。大米基本自给,美国小麦倾销,改变日本人的饮食结构

现在日本的大米自给率约90%,整体粮食自给率为23%,蔬菜和肉类需要大量进口。自给率低的原因除了和韩国类似的土地弃耕、土地承载能力有限(其实是伪命题)、消费能力提高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曾经的小麦倾销改变了日本的饮食构成。二战后至60年代,美国一方面出于解决日本战后的饥荒问题一方面为了倾销本国农产品,指示日本政府推广面食制作及食用,是的面食占了日本日常饮食结构的约三成,另有美国牛肉的倾销,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的日本大米消费量的减少,从而导致了种植面积的萎缩。同时,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日本大米在丰产年份还会产生微量的过剩现象。

日本农业现状:耕地面积萎缩,北海道耕地广阔,饮食结构改变

日本的面包店

有趣的是,日本和中国、泰国彼此是互相的大米进口国和出口国。大概鉴于日本大米产生成本高价格贵,普通日本民众消费起来压力也比较大,当地商人就会进口一些价格实惠的中国、泰国大米售卖。同时为了满足某些中国人和泰国人的莫名的虚荣心或者说多样化需求,可以将日本大米价格再提高一个档位卖给这些人满足他们的口味调剂需要。

#日本#耕地#耕地面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