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执古之道已御今之有 老子道德经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应该如何理解?

2020-10-14知识6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如何理解? 纪是指纪律,此处衍生解释为规律。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虽百世,可知也。道纪是就是指道的规律。

执古之道已御今之有 老子道德经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应该如何理解?

帛书《道德经》,为什么说“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执古之道的危害? 今天的道,在今天的有之中,在今天的万象之中,故,我们从今天的有之中,从今天的万象之中,可以找到今天的道;昨天的道,在昨天的有之中,在昨天的万象之中,故,我们从昨天的有之中,从昨天的万象之中,可以找到昨天的道。今天的道,今天的有,他们相对应着;昨天的道,昨天的有,他们也想对应着。难道有两个道?不是,道体亘古如一。但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意思?道既是不变的,也是在永远的变化之中的。当世界没有产生的时候,道处于虚寂之中,没有有,但是又包含了无穷的有。当世界产生之后,道显化在了万事万物中,而既然有显化,那就有了象,那就有了有,那就会有无穷的变化,有无穷的生生灭灭。既有生灭,既有显化,则每一个对应的生灭,每一个对应的显化,都对应着当时的道,对应着当时的道的变化。如果,我们用古人那个时代的生灭,那个时代的道的显化,直接挪到今天这个时代的生灭,今天这个时代的道的变化上,后果会怎么样呢?道恒如一,但是时代在变化,道对应的象也在变化,道对应的有也在变化,所以我们的应对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在今天的变化中领悟今天的道,进而明白古今之道,再进而明白亘古长存之道。如果是执古之道,认为祖宗之法不。

执古之道已御今之有 老子道德经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应该如何理解?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是什么意思?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意思是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

执古之道已御今之有 老子道德经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应该如何理解?

32:什么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始制有名”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三十二章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道原本无名,它虽然朴实无华到了细小看不见的地步,但天下人没有谁能够让它服从个人意志。当政者如果能够顺应天道以正治国,那么万事万物就会自然追随。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自然就会风调雨顺普降甘露。老百姓不需要用法令控制,社会经济就自然会均衡发展良性循环。自远古开始,人们就已经形成了公共资源公平分配的规则和名称。以前既然有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和名称,那么后人做事就应该懂得分寸。懂得了这个适可而止的分寸,就不会有任何凶险了。这就像天下都依归于道,也犹如百川归于江海一样。对此,我们还是先要复习一下《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的大意是,当政者不推举宣扬有贤能名声的人,就不会导致老百姓都挖空心思去争虚名。不炫耀展示奢华。

道可道,非恒道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是否矛盾?你怎么看?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意思是: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老子道德经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应该如何理解?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可见道学传承由来已久,因此我们称道学为黄老之学。因此,老子告诉我们要循道而行,以古传之道指导今天的行动。能了解道传之渊源,晓大道之根,以虚无一气为本,得长生道矣。

#国学#老子#文化#道德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