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2020-10-15新闻8

西藏我的第二故乡(散文集《感受西藏》序)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作家马丽华对于西藏有一段精譬的论述:“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对于在此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你这曾经的家园让多少人为你魂牵梦绕——西藏,就其实在的意义来说,更是一个让人怀想的地方......”。我去了西藏,在那里度过了三载春秋,对于这段论述,我认同了。

西藏我的第二故乡(散文集《感受西藏》序)

三载雪域春秋,对于一个曾经生活,工作在沿海地区的南方人来说,从思想观念,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方法都面临着新的考验。南方花城无雪,从此却要去雪域开始新的生活,那严寒,那糌巴,酥油茶,青稞酒还有种种不同民族生活习惯适应得了吗?人近中年,身体毕竟不如那些毛头小伙,还有长年的关节病史,人体这架旧机器经受得了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吗?

更有离乡背井,孤旅天涯,思乡思亲人那种牵肠挂肚,对家庭对子女所未尽的责任,可是我还是选择了西藏。

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往大讲,为了一种历史使命,往小讲,为了一种人生阅历,为了领略另一种人生风味,为了圆一个西藏梦,为了探索蕴含更深层真实的西藏。

在西藏的日子里,我的确用心去体察每一个天的生活和感受,用一个南方人的视角和细腻的心灵去透视着西藏这片神秘,神圣的土地以及这片神秘上的万物生灵。进藏始末,我绕着布达拉宫走了一圈又一圈,推着大昭寺的转经筒一个又一个,看插遍藏族千家万户的经幡随风摇曳,想着神秘的六字真言,生命的轮回和它的发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高山峡谷上,看一批又一批藏民风雨无阻走上迢迢朝圣路,使人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信仰的力量产生迷惘和震撼。我所在的八一镇,往东走有植根于茫茫空谷的千年古柏,往南走有未为人揭秘的孤岛,更有世界第一大峡谷的雅江大拐弯,万物生灵在这个人间乐园中仍然能静谧得近乎停歇,神秘得超越了原始,让你去猜想它的蕴藏,猜想它更早以前的可能发生的故事......这所有的一切,如甘霖滋润着我,使我对西藏的渴望终于有了点点滴滴的感受,使我以一种文化感悟与西藏的森林高山,峡谷,民俗,宗教等等构成宁静的往还,深挚的默契。这也是三年多来我能努力超越自我,每天都能以新的面貌去迎接西藏高原新一轮朝阳的奥秘所在。

毕竟,此行不是来旅游观光探秘的。我们肩负着一种历史使命,全国都在援藏,南粤对口西藏林芝地区,十年分三批轮换,我们是首批援藏干部。在西藏,根本任务是围绕着西藏的稳定和发展这两大主题来展开的。三年多来,我和我的援藏战友们一起为林芝地区的发展尽了最大努力,临别之际,我供职所在的单位对我的鉴定写下一句话:“该同志为林芝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三年多来,林芝地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变化中有我们的汗水,这是唯一能引以为荣的事。

三年来,我走遍了林芝地区的乡壤,在西翻米拉山,东越色季拉山的弯弯山路上,哪一片的高山松,哪一处的深谷,溪流,熟悉的山峦和村落,我已习惯和接受了西藏,以致离开西藏之后偶尔打开电视机见到有关那片热土的报道出现时,身上的热血便升腾起来,情绪显得异常激动。我也怀想在西藏的日子,想念至今仍在那里工作的朋友们,我想,我真的给马丽华说准了,从此为西藏魂牵梦绕。

援藏岁月于1995年5月起,于1998年6月止。回来后感觉到,这几年亲近了西藏却远离了故土,许多方面又需要重新适应了。幸好还拾得《感受西藏》一册和增加一段人生阅历,而且为西藏人民做了一些问心无愧的事,不然,就无颜回来面对故乡父老了。

1998年6月的一天,我和一帮援藏的广东人离开了生活工作三年多的西藏林芝地区,取道重庆,沿长江,过三峡,驿武汉。三年雪域岁月,背下一段沉甸甸的历史。难得轻舟简装,随身的行装中,唯有临别之际藏胞赠送的几只银碗,一织唐卡,几条哈达和一束书稿,一辑高原照片和几张写生作品。

七月初,我们一行从武汉飞抵广州白云机场,又一次走过鲜花夹道的队伍,受到少先队员献花,新闻记者采访有关领导接见。当天各自回家,然后是休假。心想,未来工作应当有一条坦途了,我开心地在家等待安排新的工作。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一年半又过去了...,假期早过了,仍不见工作安排。

原来,时过境迁,当年动员我援藏的领导已经离退,新的分管工作姓游领导,雁过拔毛,对我这个援藏归来的芝麻官也想敲竹杠,一天,他召我去办公室密谈,援藏归来木讷且经济不佳的我,双手空空走进他的办公室,片刻即让我离开。但此后一年多仍不给工作安排,单位有好多人看不下去,恰逢“三讲”工作组进驻,许多人向工作组反映游某的专横,他老羞成怒,从此更对我进行打击报复,公开在厅处级干部大会上叫骂:“林炎章在吗?别以为你去了几年西藏有什么了不起!”这是我一直被冷落的主要原因。苍天有眼,该官僚后来因涉另案,受到中纪委记过的处分,真是恶有恶报,但还是便宜了他,举世闻名的大兴矿难死了一百多人,居然让当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他仍然位高权重继续任职。

我援藏归来工作安排,遥遥无期。于是只好耐心等待,多次反映未奏效,于是作罢,听天由命,于是想到应该把那束书稿整理。三载艰辛,苦中有乐,不管怎样,我自己要肯定这段历史,不管我对西藏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一定要把写下的文章,诗歌结集。

以前写过一些文章,也出版过书籍,但那都是政论文。我未专修文学,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还颇感吃力,只能将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零零碎碎,文章,诗歌,图片,速写均是自家生产的,只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从文学艺术角度,只能贻笑大方了。但我仍固执。

人之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而人之可贵,是因随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在思想境界上得到升华。援藏岁月使我增长了阅历,人生意志得到磨练。援藏归来,从原先有职有位到等待上岗的情绪。从期盼,等待,失望到省思,到自我调节,走出失落的阴影,是一个更考验人,更增长阅历,更磨练意志的过程。

无论如何,我都感谢西藏,感谢生活,感谢命运给了我的机会,让我经历了西藏还见证了人情冷暖。我写《感受西藏》只是为了那三年的汗水,为了三年多来所有关心,关怀,关注我的人们。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西藏朋友们。既然侥幸出版,读者如不小心碰到它,那就随便翻翻吧。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那是1995年5月12日黎明前,我和广东首批援藏干部在启程赴藏时刻接受广东媒体采访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广东首批援藏队23人即将离乡背井赴藏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刚踏上西藏大地,在贡嘎机场受到藏胞热烈欢迎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三年半的援藏,大部分时间都是走村穿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最喜欢天真无邪纯朴的孩子们,这里是朗县拉多乡村小学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访贫问苦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到中印边境慰问子弟兵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这个连队的前身是红军大渡河英雄连的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到对口扶贫点调查研究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与边防官兵联欢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两个都要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下乡就住宿在藏民家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看望鲁朗林场老职工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工作所在地:林芝地委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与才旺专员到乡村小学开现场会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三年多的高原生活,让一个南方儒生磨炼成铮铮铁骨西藏汉子,赋予了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胡杨精神,于是成就了今天的我:胡杨林炎章。有诗为证:

我的援藏故事,往事熔铸成一本书《感受西藏》(花城出版社)序

#西藏#马丽华#阅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