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散文老而不衰 当你老了的散文

2020-10-15知识8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这篇文章为何流传千古,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祭文中千年绝调—《祭十二郎文》生离死别,从来都是人类难以释怀的永恒话题,失去至亲,悲痛至极,情之所至,往往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甚而痛不欲生。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倾诉此情此景,情深意切、哀婉动人的文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韩愈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惊闻侄子韩老成病亡的噩耗,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之下,喷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以表深切的悼念之情。正所谓\"诗家不幸文章幸\",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乃至平常百姓,每每品此祭文,都忍不住潸然泪下。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它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不衰,永远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巨大震撼,其根源在于一个\"情\"字,当然也与这位散文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分不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不但是韩愈祭文中的千古佳作,更是我国古代抒情散文中的不朽名篇。作者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念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文中写韩愈与侄儿韩老成幼时孤苦相依的情景、聚少离多的感慨、生死无常的哀痛,皆属真情至性之语,从肺腑中自然流出,造语恳挚,不假雕饰,而又有无限凄怆的情韵。全文采用铺陈直叙的手法,融抒情于。

散文老而不衰 当你老了的散文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少年中国说》这篇政2113论,5261其鲜明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它强烈的批判性。4102此文以主要篇幅1653用于对中国这个“老大帝国”逐层进行解剖。其中心扣住一个“老”字。而在备述“老大帝国”的种种“老大”现象之后,特别去着力揭示当时那些手握“国权”的“老朽之人”的卑微的人格,空虚的灵魂,尸位护权的自私心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老”“少”,主要表现在灵魂、精神的“老”“少”,而国家精神的“老”“少”,又主要取决于“握国权者”其人如何。他说,西欧、日本之所以称中国为“老大帝国”,首先“则以握国者,皆老朽之人也。而这些人本来就无德无能,“自其少壮之时”,就不知亚洲、欧洲为何地,汉祖、唐宗为何人,再加上封建伦理、官场倾轧的“搓磨”“陶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其肉体已非盲则聋,非跛则瘫,“步履”须左右扶捉,“言语”更“不能自了”,而将“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交于其手,国家精神怎能不老,民族气血怎能不衰。更严重的是那些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们,在极端自私心理的支配下干出来的坑害民族、贻误国家的种种行为。在中国古代的散文作家中,很少有人以冷静、客观的心理分析。

散文老而不衰 当你老了的散文

什么是“乡愁”,最好用一篇散文描述一下自己的乡愁? 乡愁,像生活中的一杯红酒。甜中带着淡淡的苦涩,苦涩中又蕴藏着回味。

散文老而不衰 当你老了的散文

等你,等到心已老散文 顾盼桥头,谁知眷恋;相思深处,你是清寒。题记 文/明月 如果不曾爱过,我就不会是现在的我,还可以怀着心动般的憧憬,傻傻地去寻一份真感情;如果流年不曾吹散眷恋的曾经。

当你老了的散文1记忆中的书面落满了灰尘爱情的洪流已进入死潭初恋的伤疤很淡很淡灰色的路口视线模糊黑白照片还有几张晚风已很凉晚秋的谷粒被风吹起诉说失去的记忆飘过的云。

#祭十二郎文#国学#孔子#读书#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