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肾上腺素 简述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调节

2020-10-15知识10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肾上腺素 参考答案:D解析:醛固酮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浆受体结合,通过基因表达导致醛固酮诱导蛋白合成,使管腔膜对Na+通透性增加,促进 Na+重吸收。血管紧张素。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肾上腺素 简述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调节

简述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生理学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肾上腺素 简述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调节

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分泌调节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肾上腺素 简述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调节

简述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了

简述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生理学 1、抗利尿激素的调节:ADH的调节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兴奋位于视上核或第三脑室附近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939的渗透压感受器致使ADH释放,血浆渗透压低则抑制ADH释放。血容量:血容量低可兴奋位于左心房及大静脉内的容量感受器致使ADH释放;血容扩张时抑制其释放。体循环动脉压:血压低可兴奋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使ADH释放。精神刺激、创伤等应激状态均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兴奋ADH释放。激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及胰岛素缺少时血浆ADH升高。2、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抗利尿:ADH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成为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变成cAMP,在cAMP的作用下激活蛋白激酶,使膜蛋白磷酸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沿着渗透梯度被动地重吸收。升血压:ADH使血管和内脏平滑肌收缩,产生加压作用。合成的ADH可用于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兴奋ACTH释放:ADH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样促进ACTH的释放作用,可能系直接作用于垂体前叶而刺激ACTH释放,但并非CRF。在动物中有增强记忆的作用。在实验大鼠中有促进糖原分解,抑制脂肪酸合成作用。3、醛固酮体内分泌机理原。

关于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通过肾对水和钠的调节,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细胞外渗透压增加,可 参考答案:C解析:[解题思路]通过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来恢复和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然后通过肾素-醛固酮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细胞外液中阳离子主要是钠。

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的详细作用,及作用机理和相互之间是如何影响的。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当人体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是,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是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简述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属于 神经垂体激素,又叫血管升压素,它有两种受体 V1,V2.V1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通过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 途径发挥作用,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V2在肾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生理剂量 可以促进 肾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发挥抗利尿作用.调节最重要的因素是 体液渗透压 和 血容量,内容有点多.就不一一具体阐述了,都莫给分的,不厚道

简述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醛固酮具有保钠2113排钾的作用,是5261人体内调节血容量的激素,通过调节肾脏对4102钠的重吸收,1653维持水平衡。醛固酮也是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电解质的激素,醛固酮的分泌,是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的。当细胞外液容量下降时,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脏重吸收钠增加,进而引起水重吸收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多;相反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时,通过上述相反的机制,使醛固酮分泌减少,肾重吸收钠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下降。血钠降低,血钾升高同样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